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吴 静

编辑/ 黄大路

设计/ 赵昊然

9月22日,第二届中国智驾大赛第八站之广州站城市NOA赛结果揭晓:极越01夺得广州站擂主,小鹏G6、智界S7分获二、三名。

这不是极越01首次夺冠,截至目前,第二届中国城市智驾大赛一共举行了八站,极越获得了四个冠军、一个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品牌,在一场包含多个主流品牌高阶智驾车型的挑战中多次获得冠军。显然,极越汽车CEO夏一平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他在微博上表示,智驾时代,第一梯队名副其实的“华小极”。

相同的道路相同的规则,公正公平公开的进行比试,谁是真正的智驾第一梯队,才能高下立判。用夏一平的话说,“油车时代看BBA,新能源绕不开‘蔚小理’,但如今这个全民智驾的时代,‘华小极’却似乎要‘倒反天罡’了。”

相比BBA和“蔚小理”这样耳熟能详的称谓,大众可能对“华小极”这一提法并不赞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当AI未来逐渐成为一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新造车的江湖秩序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智驾”者,得天下

“未来十年,中国主流汽车企业将仅剩七家,小鹏汽车将成为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8月27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何小鹏认为,未来10年,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就像从春秋到战国,最终国内汽车主流品牌将只剩7家,而年销量过100万辆,只是这次竞争的入场券,拥有强大AI体系的汽车和面向全球的市场才是这场十年之战的生存之道。

在7月27日举行的 NIO IN 2024 蔚来创新科技日活动上,蔚来汽车 CEO李斌明确表示,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他还强调,AI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

在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中,AI到底占据怎样的位置,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新的用户需求正在倒逼汽车产业不断革新。罗兰贝格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化和智能驾驶的关注度与偏好程度日益显著,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车辆产品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新能源车企长期对消费者的市场教育,智能化与电动化也正不断加强绑定,向消费者心中的智能电动车不断演进。

这直接导致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变化。

根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发布的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在计划未来半年内购车的消费者中,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成为购车第三大决策因素,影响权重上升到14%,仅次于汽车质量和汽车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驾这玩意,一旦用了,真的回不去了。”也有的车主在尝到智驾的甜头之后表示,“如果你习惯了智驾,你换下一辆车的时候,你肯定会考虑智驾更厉害的品牌,因为这个东西它的粘性非常强,也就会导致智驾厉害的品牌,它的用户粘性会更高。”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消费者喜好的变迁让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商业模式乃至竞争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开始合资躺赚的1.0时代,彼时,燃油车时代头部BBA和合资占据舞台的中心。它们不仅是标杆,更是中国车企努力赶超的对象。在以发动机、变速器主导的市场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被紧紧扼住咽喉。

随着新能源时代来临,中国汽车市场开辟了全新的竞争赛道。从传统的内燃机过渡到电池、电机和电控,中国汽车市场也随之进入以新能源驱动形式为主导的竞争的造车2.0时代。

而进入3.0时代,智能化决定了谁能在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中稳站第一梯队。“AI 是下半场决定造车生死的胜负手”的观点已成为行业共识。

3.0时代的产品提供的体验几乎是1.0时代无法比拟的。除了消费端的促进,在企业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也纷纷将高阶智驾作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打造产品差异化。而技术进步和规模化量产带来的硬件成本下降,也逐渐让智驾走向大众,让智驾从一种功能变成一种“全民生活方式”。比如下班回家遇到交通堵塞,偶尔使用智能辅助驾驶你会发现确实轻松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客观标准吗

近日,央视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的智能化,现在他们自己做的内部测试,长城智驾综合水平就是行业第一。”

主持人问道,在高阶智驾方面,华为他们研究了这么久都没敢说第一,为什么长城敢说自己第一?

但实际上,华为也曾在公开场合表明了自己在业内就是第一的观点。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直言不讳地表示,“过去在这个领域智能泊车、智能驾驶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小鹏。华为来了之后,我们改写了这个历史。我们的ADS应该是被大家公认是最好的。”

为何车企要争夺智驾第一的标签?因为智驾已经成为车企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点。到底谁真正代表了智驾第一梯队,这有客观标准吗?

能在中国智驾大赛中多次夺得第一,也许极越才是那个被低估的黑马。

首先,算法、算力和数据是构成自动驾驶技术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

智驾最终拼的其实是算力储备和优质数据,高质量的原始数据积累为打下极越纯视觉方案打下坚实基础。Apollo的L4级自动驾驶安全里程累计超过1亿公里,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其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累计完成超600万次出行服务,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订单量全球第一。

同在第一阵营的华为和小鹏同样表现优秀。截至2024年8月,华为智驾总里程4.6亿公里,相比5月的2.2亿公里翻倍。而小鹏汽车已经超过8.48亿公里。

其次,极致的智驾体验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华为和小鹏虽然在智驾领域各有千秋,但极越联手百度,基于百度Apollo的L4级自动驾驶原子化能力和安全体系,已经可以实现“BEV+OCC+Transformer”的完整技术体系,做到中国唯一、全球唯二的纯视觉高阶智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AI算法不足够强的时候,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可以作为智驾的2个“拐杖”,弥补算法,帮助提升系统能力。但当纯视觉和AI大模型的兴起,智能驾驶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纪元,不论是技术迭代、数据闭环、能力成长、用户体验等方面,纯视觉都有巨大优势。未来,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过渡方案,将被逐步替代。

华为、小鹏、乐道也将相继入局纯视觉路线。截至目前,上述品牌的纯视觉高阶智驾还停留在高速,城市高阶智驾目前还并没有提供。但此时,提早聚焦在视觉路线上的极越就具备了先发优势,今年6月底,极越纯视觉高阶智驾落地300城,“纯视觉”高阶智驾即将“全国都能开”。

消费者的使用频率也是横量一家车企智驾水平的重要因素。

截至8月18日,极越全国智驾总里程最长的用户已行驶2.86万公里,Top10用户的平均智驾里程为2.25万公里,智驾出行已经成为用户高频选择。全国智驾里程渗透率前10%的用户,其平均智驾里程占比高达82%。

此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披露了一组数据,华为ADS 2.0智驾总里程达6681万公里,智驾里程占比高达33%,泊车日活用户占比更是达到68%。

一款智驾到底好不好用,好不好开,数据最能说明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小极”为何领先

在智驾领域,“华小极”的优势从何而来?

首先,对于智驾来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华为、小鹏和极越背后的百度是最早投入或瞄定智能化赛道的企业。华为早在2012年开始投入智能驾驶系统的研究,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小鹏汽车则是自创立以来,就将智能和科技为标签,致力于将智驾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百度的发力还要更早,2010年,百度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

在竞争对手还没有觉知未来AI会将如何改变世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行动,这背后基于的是企业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断力,这是其他品牌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也造就了他们今时今日在智驾领域的地位。

其次,巨大的资金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在AI领域深耕十余年,投入了超过1500亿的资金,在算法、算力和数据上具备了强大的先发优势。而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其至今都未盈利,但2024年,小鹏在智驾上投入了35亿元。过去三年,小鹏的研发开支分别是41.14 亿元、52.15亿元、52.77亿元。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自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3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更是达到了7000人。

试问,这样的重金投入,有多少玩家可以承受?

最后,当数据+算力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头部玩家在智驾领域只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

当企业在智驾领域一旦取得先发优势,后续就是数据和算法的持续迭代,领先者和后来者的差距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弭,甚至会越来越大。除非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和运营出现偏差,不然后来者很难超越。

新能源的电动化上半场发展如火如荼,已颇见成效,但下半场的智能化浪潮来势似乎更加汹涌澎湃。

智驾的趋势无法逆转,在华小极建立的新江湖秩序下,一个严峻的事实是,跟不上步伐的车企就将面临淘汰。

如何小鹏所言,未来10年,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就像从春秋到战国,绝大部分汽车品牌都将面临生死存亡危险。而AI、智驾就是助力车企突围的杀手锏。

或许,一个关于BBA和蔚小理的时代都将过去,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也将开始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