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大写意绘画中,著名画家郭莽园是一位“另类”,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几乎完全是从传统气息浓郁的潮汕文化中“自然成长”起来的,很多人评价为“野生”,而郭莽园则说,“大自然哺育了我。”他似乎真正做到了“师法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介绍郭莽园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

日前,有关大写意的讨论持续不断,郭莽园在这方面探索已经四十余年,他认为,“大写意难在知识修养的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河一望萧索郭莽园

大写意画难在基础

收藏周刊:前段时间靳尚谊先生对写意画的追问,掀起了广泛讨论。您怎么看这件事?

郭莽园:这件事之所以突然被关注,首先是因为靳尚谊。他曾经是中国美协、中央美院的领导。但对于写意画式微的讨论,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实际上,为何写意画会少,工笔画会多,他也是十分清楚的。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引起这样的讨论有现实意义吗?

郭莽园:有,这是好事,让大家再一次重视写意。但是对于全国美展来说,毕竟要求的是主题性创作,写意或者大写意的手法能不能承担起这个任务,值得探讨。而且对大写意的评判标准,在评委的眼中是否统一?懂得大写意个中奥妙的又能有多少?

另外,要培养出一位好的大写意画家,也不容易,快则十年,一般没有十五年的磨炼很难出精品。三年也许可以培养一位工笔画家,但大写意画家则不行,因为大写意太难了。

收藏周刊:您探索大写意创作已经这么多年,感觉最难的地方在哪?

郭莽园:大写意画难在基础。

收藏周刊:基础指的是?

郭莽园:文学、书法、阅读量等知识修养的全面。

学到的东西越多,对画画就越有帮助

收藏周刊:所以,您也认为很难通过学院教学的手段来培养出大写意画家?

郭莽园:也不是,方土就是美院培养出来的。我们潮汕地区,以前有近百位从上海美专毕业的画家,几乎个个都是大写意,这也算是美院系统培养出来的。

收藏周刊:您最初学画的时候,老师是如何教大写意的?

郭莽园:都没有直接教。我开始只是负责磨墨,看老师画。老师的诗词、音乐都很好,很全面。我本来喜欢学油画,但老师让我改为大写意,那是1972年的时候。

收藏周刊:你也有西方绘画艺术的基础,这些基础对后来的大写意创作有好处吗?

郭莽园:有,色彩理解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对画面调子统一性、整体性的把控。有了西方造型基础,对画画更加心里有数,无论是造型还是沟通。我认为对于一个画家,学到的东西越多,对画画就越有帮助。

收藏周刊:从社会面的角度,大写意算小众吗?

郭莽园:以前不小众,慢慢就变得小众了。

起码要让人看起来就有激动的感觉

收藏周刊:您在创作上,会有一些特别的追求吗?例如什么题材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郭莽园:我没想太多,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走。也不会局限题材,其实只要掌握了造型基础,画什么题材都一样。

收藏周刊:怎样才算一幅好的大写意作品?

郭莽园:起码要让人看起来就有激动的感觉,要有情绪上的共鸣。

收藏周刊:您现在还有阅读的习惯吗?

郭莽园:我天天看书,最近在看《简琴斋印存》,刻得太好了,它的“爨宝子”写得很好,特别是那些边款,刻得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网 郭莽园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