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今天的才子伴乐谈,算是填一下前阵子的坑,我在2024北京耳机展的回顾里,提及山灵的首款大耳HW600,展会过后,我也顺利申请到了首批的样机,今天就简单说说我对这个HW600的一些感受,耳机在我手里大约开声100小时左右,算是基本煲开,以上是前提。
山灵这个品牌算是才子伴乐谈的常客,这些年在入门级和中端便携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和飞傲几乎瓜分了平价便携HIFI的半壁以上江山。但这两个品牌有个起点的不同,山灵是从台式设备品牌和欧美高端HIEND代工者的姿态去切入便携这块市场的,所以哪怕目前还是以入门到中高端这个区间产品为主,没有真正涉及高价高端的便携市场,但其品牌本身的调性和定位都还是有足够余量的。尤其是去年推出了CD-T35这个三十五周年纪念版CD播放器(兼网播数播),在旗舰级产品的含金量上,又浓墨重彩地画了一笔。从2023年开始,山灵以CD机为发力点,在桌面系统的布局上又覆盖了一轮,从EC3、ET3+EH3这种半尺寸的袖珍台式,到今年分享过的MCD1.3、SCD1.3这样接近全尺寸的播放器,可以说玩家的桌面有多大,山灵总有可以填满它的产品。同样,对应桌面台式设备的扬声器,总不能继续用各类小耳塞顶在前面了,所以近期山灵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地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大耳机作品,HW600,厂家这个施法前摇虽然有点长,但也算顺理成章吧。
另一个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在头戴大耳机这个领域,传统的动圈耳机依旧是欧美日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换一条赛道,在平板驱动这个换能形式的框架之下,国产品牌已经占领了非常多的市场份额,算是弯道超车的典型,因而山灵选择用平板耳机作为他们的大耳首发,也是水到渠成的。不墨迹,我们看看HW600的几个核心参数,首先它是开放式头戴,整机采用航空铝,头梁采用不锈钢,耳罩是小羊皮。从耳机外形不难看出HW600采用的是椭圆形平板振膜,振膜采用了高分子聚酯材质,厚度8μm,整张振膜的尺寸110*86mm,算偏大的款式了,振膜上的线圈是铝合金镀银,纳米级喷涂工艺的精度,因为才子没有信心去无损拆机,所以并不知道具体的布线是什么形状,只知道大致是蛇形走位,但是否采用分区的特殊形状走线,或者是线圈的布线面积,就不清楚了,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拍到给大伙儿看。振膜两侧的磁路设计一共用了14根钕铁硼永磁体,官方宣传磁通密度达到了1.8T,这也是符合HW600低阻(30欧)高敏(104db)的定位呢,不过也因此,HW600的重量并不算特别轻巧,也就是比友商的平板耳机稍微轻50克左右吧,整体还是一个级别的。好在佩戴方面,还是比较讲究人体工程学的,耳罩的贴合度不错,有时候晚上带着躺沙发听,会把我听睡过去。
前面说过,山灵HW600是典型的低阻高敏设计,这句话最开始我是不信的,因为几个国产品牌的平板耳机,尤其是采用了稍微大一些振膜的耳机,即便灵敏度标的不算太低,实际使用中都可以感到对驱动力的饥渴,这个是平板驱动单元的天然属性。但是上手以后,发现这个耳机还真是不太挑前端的输出功率,我用山灵自家的M5u便携纯音播放器去驱动,音量也只需要开到四分之一,这说明,单元内部高密度排布的磁路和线圈还是结结实实起了作用的,用一定的重量换取驱动门槛的降低,是不错的取舍。不过由于HW600毕竟是个全尺寸的头戴大耳,不太便携,更多时候我还是在听音室去使用它,接的前端并不是DAP,而是山灵EH3、乂度XD5pro、德森瑞M1这种体量的小型解码耳放一体机,偶尔也会插在歌诗德R26+H26这样四分之三尺寸的中型台式分体系统上。不同的系统上,HW600的表现也不太相同,分头来说说。
从最小的组合开始,乂度XD5pro+外置12v线性电源加持,数字源是节奏音频的V3D。其实在ECO低增益模式下就有足够声压了,但考虑到毕竟HW600的振膜面积比较大,需要更多电流的驱动,还是把增益调高来试听(dac用的罗姆模块)。HW600给人的最初印象相当不错,低频的量感很有辨识性,两厢对比,M5u这样的便携播放器虽然也能给到差不多磅礴的低音,但是声音消散的速度明显不如小型台式设备。在这个组合下,HW600是更加适合流行、爵士这两类音乐风格的,它的低频丰满宽松,充满着节奏感,映衬着男声的表现也浑厚扎实,考虑到DAC模块和OP的搭配,这个组合的高频并不是追求亮度的,HW600此时的器乐表现,比方说长笛,就会显得有点闷。
数字端换成加持线电的M1T,我们撤下XD05pro,把前端换成山灵自家的EH3一体机,这个组合算是官配吗?好像也不是,我记得展会上山灵是用T35和SCD1.3直推的,不过那样好像也略显奢侈了。EH3这个机器我们曾经谈过,它的内部采用的是ES9039pro旗舰dac芯片做解码,XU316芯片做数字处理,声音风格凌厉偏直白,和前面的组合完全不一样。在EH3的驱动下,你会非常明显感觉到HW600的速度和瞬态一下子快了,先前在低频区域有些宽松的氛围,顿时变得紧致起来,就好像葛优大爷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有一个地方始终没有变过,就是HW600一直拥有着深沉的下潜和充满弹性的低频。得益于风格的变化,EH3给HW600带去一丝空灵的气息,这个组合之下的人声,尤其是女声,变得韵味起来,其实我想说,这个中高频的人声韵味,绝大多数不是EH3带来的,只是EH3声音背景比较干净,低频也收得快,从而让HW600自身在人声韵味上的点缀突出在我们的耳边,这或多或少的人声韵味,本就是山灵自家的一贯的风格,HW600也有这样的血统继承。
从挖掘潜力的角度,德森瑞M1可以说是逼近目前微型桌面一体机性能上限的作品,也是在M1身上,HW600再次有了“进化”的可能,M1的声音审美相对传统,虽然是外置开关电源,但是声音醇厚中不乏张力。这份特质竟然被HW600全部“吃下”并重现在我们耳边,相比EH3,在M1的驱动下,HW600的声音密度进一步加强,前面并不太容易表现好的个别器乐,一个个开始俯首称臣,爵士钢琴有了灵动的瞬态,长笛短笛也补充了更多的肺活量,向着云霄欢唱,低音大提琴的“牛筋味”也一下一下磨着耳朵有点发痒。我比较欣喜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低阻高敏的耳机,虽然好出声,也容易出好声,但音质潜力一般不大,或者不容易挖掘出来,但是HW600把驱动性和音质潜力二者拿捏做得很棒,我们可以在前端变化中不断感觉到HW600表现力的爬升,后续到R26+H26身上,HW600其实还有潜力,只是那时候就相对不那么明显了。另一个欣喜之处在于,HW600本身的个性并不算突出,你看我这篇写到这里都没有从整体音色上去谈及HW600,就是因为它的本底颜色很淡,前端什么风格,它也可以随之变化。只是听得久了以后,你确实能感觉到,在它丰润的中低频里,藏着山灵N年未变的韵味基因。
文末,虽然前面刻意没有说弦乐的表现(因为到了这个级别的耳机,小提琴大提琴的重现已经是基本功了),但我们不能忘了提及换线的话题。HW600标配1.5米四股56芯,6N单晶铜线,耳机本身是双3.5mm可换线设计,这根原线相对也是走中低频的路线,声音厚度还可以,但是解析力就比较平常了,我尝试换了泽锋的单晶铜镀银线,以及激光鼠的单晶银线,效果都比原线好太多,主要是中高频的延伸打开了,就像屋顶多了一扇窗,光线更加明亮,声音画面的细腻程度也更容易分辨了。从优先级的角度,个人的建议依旧是,先搭建前端,再结合前端和HW600的契合,去选配合适的升级线,作为隐藏潜力的准直推大耳,HW600在这段短短的试玩过程中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的。能感觉到山灵在设计HW600的过程中是充分考虑过自家其他产品(便携类)的玩家的,因而它自家的平板耳机做成了很好推的类型,驱动门槛降低,对于便携玩家,以及从便携转桌面的这部分玩家,都是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