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4数字创客大会在泰顺举行。当天下午,主理人闭门会召开,数字创客们围绕如何打造全球标杆性数字游民基地、青年创业和数游生活、探讨中国乡村有关问题、青年与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如何打造全球标杆性数字游民基地”“青年创业”和“数游生活”三大议题
华东大峡谷闭门会围绕“数创未来 青年共建——国际数字创客基地新地标”主题,邀请了联合国专家、青年创业大咖、数字游民代表等进行跨界交流,共同探讨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问题。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前国家局局长李东林,分享了他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他说,Gartner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0%的员工对其工作场景表示不满意,因此,企业亟需深层次挖掘并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其关键在于让员工有目标、被认可、有成就感、有归属感。他认为,幸福源自于内心深处强烈的使命感、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能够全身心投入并热爱的事业之中,而创客们已走在自我幸福探索的前沿,他勉励创客们,在创业征途中,要坚守个人价值与信念,注重思想上的富足与幸福。
创新工场前公关总监投后管理丘雯靖,以《在逆境中乘风破浪》为题,围绕“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走资本市场的企业VS一门好生意”“创始人如何加油、何时刹车”几个方面,分享了宝贵的创业智慧与经验。她说,任何时代都永远有机会,要勇于踏出创业的第一步,同时她提醒青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找到创业项目最小模型、做好财务规划、谨慎选择合伙人等,以确保企业稳健前行。
集盒建筑创始人、总建筑师陈建,分享了他对建筑与自由的理解。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建筑实例,展望了未来的建筑是自由于一切固定功能、一切形式、一切既有尺度的建筑。建筑师和创客一样,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激发想象力的创作空间,他说,现在是一个可以自由思考建筑的时代,不受制于任何既成风格的束缚,并且有可能创作出本质的建筑。
宪章文旅创始人、阿那亚九州会顾问李宪,以《服务与运营价值,阿那亚的故事》为题,详细讲述了阿那亚在服务与运营领域的独到见解与实践。他说,人才是社区的灵魂,阿那亚成功秘诀,也正是构建了一个由内部员工、业主、商家、访客及游客共同参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服务生态系统。
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守护解放西》总策划唐剑聪,以《数字时代的内容传播与分享》为题,讲述了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数字游民基地。他说,青年群体是数字游民主力军,要吸引并留住年轻人,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并精准把握他们的兴趣与价值观。因此,要围绕青年的喜好,聚焦平等、民主、包容以及环保、爱动物等内容,做好基地建设。
首届AlGC hackathon两个获奖项目主创张天鑫,以AlGC时代国家与社会面临大量新型风险为主题,深刻剖析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数据安全、认知安全存在的挑战,并详细介绍了生产图像水印等创新技术。
Run Force创始人Adrien Thevenet,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将毫无前景的工作转变为成功的创业之旅的个人经历及想法。他说,创业成功的秘诀就是成为最严苛的管理者,要做好长、短期的规划,确保方向明确;财务管理要亲力亲为,精打细算、小心谨慎;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品牌打造;同时,要在紧张忙碌的创业过程中,适时安排休息与放松,以便有精力更加敏锐地思考和洞察市场,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授信仪式,泰顺农商银行为数字创客企业授信拾亿圆整;举行了主理人入驻仪式,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浙江森岛文化旅游创意有限公司、温州清越超跑俱乐部入驻华东大峡谷数字创客基地。
乡观论坛(沙龙)——探讨聚焦与中国乡村有关的问题
9月26日下午,来自省内外的6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创新达人齐聚NOWhere乌有村数字创客基地,讲乡建故事、谈发展洞见、话振兴体系,共同开启一场聚焦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乡观论坛。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次芳,围绕泰顺记忆和新书《乐生栖居》的理念作了分享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泰顺人,吴次芳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乡土情怀。在他的理念中,乡村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居所,更是心灵的疗愈之地和精神追求的乐园。他倡导贯彻“从农田到心田”的理念,并据此提出了“自然农法”“正念吃法”和“自在聊法”的乡村生活新风尚。展望未来,他认为,受数字化浪潮影响,未来城乡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数智时代将有更多的数字创客走进乡村、疗愈心灵。乡村也将成为集居住、工作、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他说,“数字创客是不确定的,怎么使他们留下来?能够扎根泰顺?我们需要在体制机制、场景创造等方面持续做出努力。可以像城市落实积分制一样,比如说在泰顺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多少年以后他们能够买到这里的房子,这样的话这个村民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游客、一个创客,而是能够真正从原来的游客、游民变成乡民,这样才有可持续性。”
“无论是水稻田还是廊桥,要用好的、契合当下的故事去讲好乡村的内容。”浙江籍作家、“父亲的水稻田”品牌创始人周华诚在主题发言中为泰顺乡村振兴支招。“父亲的水稻田”艺术乡建项目将文艺创作作为后台引擎,通过书写、记录和传播父亲这一辈农民与水稻田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乡村。作为一名深受泰顺廊桥文化启发的作家,周华诚建议:“创客群体可以结合泰顺这些风物特产来做一个品牌建设,形成一个整体的品牌合力。”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学术主持赵明在发表以“艺术乡建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演讲时强调,艺术创作要整个社区的共同参与,既要与村民的审美相契合,也要与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紧密结合。泰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是数字创客们进行乡建乡创的绝佳基础。她建议:“要通过与政府合作等形式,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产品,如手工艺活动、数字艺术作品,为乡村未来增添生机。”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施工技术研究室主任卓新在原竹结构建筑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围绕原竹结构建筑及乌有村“岚亭”景观项目的设计谈自己的看法。他说,要尊重和保护乡村原始绿色生态,要推广原竹作为乡村建筑原材料的应用。乡村艺术建筑应追求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坛议程紧凑而充实,既有主题演讲的高屋建瓴,又有开放漫谈的深入剖析;既有成功案例的分享交流,又有未来趋势的展望预测。在漫谈对话环节中,与会者还就乡村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创新等多个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生如夏花——青年与乡村振兴
当天下午,在墟里·徐岙底共益社区,“生如夏花”乡村主题研讨会正火热进行。四百盒子社区联合创始人杜晓峰以《流动时代的社群》为切入点,讲述了人类生活与链接方式的三个模式转变,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流动时代,强调社群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他通过“四百盒子社区”的案例,体现盒子提供了最小化的私人空间和大化的共享空间,建立起人与在地社区强链接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家族关系。他说:“泰顺有在思考居住者如何形成一个共同创造的社群,未来的愿景是大家更需要一个协同的空间为中心,将好几个空间协同起来,这样的未来真的让人很期待。”
厦门湖村数字游民社区发起人阿董哥分享了厦门数字游民社区的探索路径,以“三生有幸”的“生活”“生意”“生命”谈及自己探索的初衷,强调“村”不再是具体某个地点,而是注重共享与协作、增强共事人责任感,注重于探索生活方式多种可能,基于新媒体与人工智能搭建而成。另外,他以DNβ全球数字游民创新中心的案例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了解数字游民村。他说:“泰顺真的是一个非常山清水秀的地方,让我最为惊讶的是,泰顺的古民居居然能够保存得这么的完美古朴,改造得这么修旧如旧,很符合我对于乡村的向往,未来我想在泰顺,在徐岙底发生一些深度的互动。”
摄影师、拾年space艺术空间主理人小刀以《小岛上的生活艺术家》为题,分享艺术家是怎么在数字创客的生活中去探索。他分享了自己的拾年肖像1000计划,用回归本源的肖像对话时光、遇见自己。同时他还介绍了乡村美术馆与驻地计划。
随后的圆桌对话上,大家围绕“乡村振兴”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墟里·徐岙底共益社区发起人小熊表示乡村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徐岙底拥有800年历史,就是最好的学校,不同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有所学有所获。她说:“我们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我们自己的文化,规模人口和基数作为支撑,活力是乡村特别需要的,年轻人就像一颗颗弥足珍贵的种子,这些种子可以去往任何一个地方,但是我们今天如果把泰顺土壤改良得比其他土壤更适合种子的生长,那么他们可能未来就会留在泰顺。”
如花书吧咖啡馆主理人、温州首批乡村CEO如花掌柜分享自己的一路历程:从各种手艺人、小店铺去深入了解,通过动员各种力量去挖掘乡村资源,创立花花青年公社,吸引各种资源项目达到未来可持续发展。Q*Space社区运营负责人梅梅分享自己的主题社区:以AI吸引人才,希望把社区作为一种产品不断迭代,以共居共学共创的方式打造多元的社区。各位嘉宾都以自身经历做分享,探讨他们能为乡村做的以及未来的建设计划。思维的碰撞让大家看到了乡村生活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探讨完后,在疗愈工坊内,大家一起用拼贴画的方式描绘未来乡村生活的想象。晚上一行人相聚在徐岙底,仰望星空,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