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时候,村里第一次动员村民搬迁,移民的地点是河对岸地势较高的村镇上。
张秉爱拒绝了,因为他的丈夫腿部有残疾,平时农忙都要靠爸爸和住在山上的娘家兄弟帮忙,她担心一家人搬到那边很难生存。
起屋和农忙是个大问题,“在这里我有娘家几个兄弟可以帮忙,别处都是生人,我一个人平地基、起屋都很困难;季节高头还是爸爸和几个兄弟帮我做的,种柑子也有他们帮忙。”
她的丈夫还有残疾,孩子又尚小,她说: “我也不是讲客观原因,不是嫌这边比那边好,在这里舍不得,而是真的不好维持生活;要是他身体没有问题,我宁愿逃到远方去,只不过我放心两个孩子。就算是讨饭,我也要将他们养大拖起。”
张秉爱口中的“他”指的就是她丈夫,丈夫向村干部露出两条腿,他的髋关节一高一低,“你看是不是一粗一细,平时走路还行,就是干不得重活。”
张秉爱所在的地区会种果树,秋天,她的丈夫负责摘橙子,她负责背,一次能背150多斤。
对于她这次的选择,父母都没有意见。当时山下一个工分有2、3角钱,山上只有3分钱。她父亲还说:山下离水近,喝水都清凉。
结婚前一天她还在坡上种豌豆;那时候穷,婚宴的米饭里还要掺苞米。婆婆不喜欢这个残疾儿子,对儿媳也不很重视,平日很少给张秉爱家提供什么帮助。
婚前,只有丈夫给她送来几团红毛线做头绳,张秉爱拒绝了,“我也不是深山沟沟里来的”。不过张秉爱记得当时丈夫给她叫来一个锣鼓乐队和四个姑娘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