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境,法国大哥破防了?
“中国人是不是有病?”、“这辈子再也不来中国了!”
一位法国老哥在社交媒体上猛批中国,结果评论区瞬间就炸了。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他那趟“终生难忘”的中国过境之旅说起。
这老哥呢,不是专程来中国旅游的,只是中途转机,在国内停留个20小时左右。
估计是嫌机场太无聊,老哥就想着找个酒店对付一宿。
结果,这酒店还没住上,一肚子火就先憋起来了。
一出机场,他就遇到了严格的海关检查。
指纹得采,行李得扫,一个都不能少。
本来旅途劳顿,老哥心里就烦躁,这繁琐的流程更是让他火上浇油。
总算过了海关这一关,打车又成了一大难题。
国内机场为了乘客安全和交通秩序,通常会安排工作人员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可这在老哥眼里,却成了限制他自由的“恶行”。
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等来一辆出租车,结果司机大哥不会说英语。
鸡同鸭讲半天,老哥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最后付车费的时候,发现价格比自己预想的要高,又是一顿抱怨。
好不容易到了酒店,前台小姑娘居然也不会说英语。
房间设备简陋,床铺硬得要命,这些都成了他抱怨的对象。
老哥这一通操作,直接把自己整破防了,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把中国狠狠地“鞭挞”了一番。
更狠的是,他还立下flag,这辈子都不会再来中国了。
这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国内外的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入场开喷。
文化这堵墙,谁都别想绕过去!
法国老哥这一通输出,在外网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一些外国网友也看不下去了,纷纷留言回应。
有人说他这是“没做攻略的典型案例”,旅行前不好好做功课,出了岔子就甩锅,这操作也太low了。
还有人说他压根就没搞清楚状况,机场安检严格、出租车排队,这都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利益,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限制自由”了?
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不会说英语就怪中国人不友好,这逻辑真是绝了。
国内网友更是火力全开,把老哥的吐槽点挨个反驳了一遍。
指纹采集、行李扫描,哪个国家入境的时候不得走个流程?
引导乘客排队打车,是为了避免混乱,怎么就成了“强迫”了?
至于出租车司机不会说英语,这怎么能怪中国人呢。
出门在外,带点现金总没错吧?
再说呢,现在翻译软件这么厉害,交流困难根本不是事儿。
说白了,老哥这一通操作,就是典型的文化差异没整明白,把自己活生生整成了“巨婴”。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肯定会有差异。
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不同的文化,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如果抱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心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那注定是要碰壁的。
就拿语言来说,英语虽然是国际通用语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会说英语。
在非英语国家,碰上不会说英语的人是很常见的事。
这时候,与其抱怨,不如试着换位思考,想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说,法国朋友抱怨中国酒店的设施不够齐全,床太硬。
这其实也是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
欧美国家普遍喜欢偏软的床垫,而中国人则更习惯睡硬板床。
这本来就是各有所好,非要分个高下,就没意思了。
旅行的真谛:打开自己,拥抱世界
文化差异就像一道看不见的屏障,挡在人们中间。
要想翻过这堵墙,就得学会包容和理解。
对于旅行者来说,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就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尝试去理解和适应,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指责。
出发前,做点攻略、学几句当地的简单语言、了解一下那边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文化差异不代表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遇到不对劲的事情,要有勇气说不。
但要记住,表达诉求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理性沟通,可以寻求帮助,但不要一上来就开喷,更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文化差异。
旅行的真谛,在于打开自己,拥抱世界。
要想真正体验旅行的乐趣,就得用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各种不同的文化。
而那些只会抱怨和指责的人,最终只会困在自己的世界里,错过沿途的风景。
法国老哥的“中国囧途”,或许能给所有旅行者提个醒:出门在外,带上一颗包容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