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渐起,落叶纷飞,一年一度的“燥”季悄然而至。最近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眼睛干涩、喉咙发痒,连频繁喝水都缓解不了那份由内而外的“燥”。让人不禁感叹:“秋天,你怎么就这么‘火’呢?”

其实,秋燥“盯上”的人不在少数。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内的水分蒸发加快,就像大地失去了雨露的滋润,各种“上火”症状便接踵而至。那么,面对这恼人的秋燥,我们该如何应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冯伟峰的脚步,揭秘那些藏在脸上的上火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燥为何物?为何让你上火?

在中医理论中,秋季与五行中的“金”相应,主收敛、沉降,而自然界的阳气也开始逐渐向内收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体内就不需要水分的滋养了。相反,秋季空气干燥,人体通过皮肤、呼吸等途径散失的水分增多,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形成“燥邪”。

燥邪入侵,首先影响的就是肺脏,因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且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一旦肺津受损,皮肤干燥、喉咙干痒、鼻塞等症状便随之而来。同时,干燥还易伤阴液,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内热滋生,这便是“上火”的根源所在。此外,秋季昼夜温差大,人体若未能及时调整作息与饮食,也易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内火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脸识火源,中医有妙招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五脏六腑与面部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脏腑上火,会在脸上呈现出特定的“火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会看脸识火源。·

心火看脸: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火过旺则面部血液循环加速,引发炎症。所以心火旺时,脸上易长痘、长痤疮、起粉刺等,面部往往潮红,尤其是额头和两颧部位更为明显,心火旺的人还可能伴有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赤黄等症状。解决之道在于清心除烦,可试试莲子心泡茶,每次取1~3g莲子心,泡水饮用来清心降火。也可多吃莲子、百合、绿豆等清心除烦的食物。每天晚上可以泡泡脚“引火下行”。

肝火看眼:肝开窍于目,肝火上升直接影响眼部健康。主要表现为眼睛出现干涩、红肿、疼痛、视物模糊、流泪等现象。特别是早晨起床时,眼屎增多,更是肝火上炎的明显信号。同时可能会有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口苦便干等症状。此时,菊花茶、决明子茶等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缓解情绪。还要注意放松心情、调节情志,保证充足睡眠。

肺火看鼻:肺开窍于鼻,肺火旺盛则鼻腔干燥,容易流鼻血或鼻塞不通,呼吸时感觉鼻腔内灼热。梨汤或是百合银耳羹,都是滋养肺阴、缓解肺火的好帮手。肺火大也可以用金银花、黄芩、鱼腥草、蒲公英等煮水喝。此外,还可适当吃些清肺热的蔬果,比如枇杷、雪梨、白萝卜、银耳、百合等。且日常也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胃火看口:胃火上炎,直接影响口腔健康。胃火大的人,常常感觉口渴欲饮,口气重,甚至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肿痛等问题。有胃火时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不妨试试苦瓜、黄瓜等清热降火的食物,或者喝一杯绿茶,既能清胃热,又能促进消化。

肾火看耳:虽然肾火相对较少见,但肾阴虚引起的虚火上升,会引起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足跟痛等。肾虚火旺时,要注意调理情绪,避免熬夜,饮食上可多吃补肾滋阴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桑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润燥降火,日常呵护不可少

除了针对性的调理外,日常的润燥降火措施同样重要。以下几点,助你轻松应对秋燥:

  1. 注意皮肤保湿: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保湿产品,早晚坚持使用。洗澡后及时涂抹身体保湿乳液,减少水分丢失。可以随身带着护手霜等用品,感觉干燥了及时涂抹。同时,多喝水、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也是保持皮肤水润的秘诀。
  2. 坚持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缓解上火症状。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可选择散步、瑜伽、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温和的养生运动。要注意秋季运动不宜过量出汗过多以免伤津耗气。
  3. 调整精神情绪:秋季易使人情绪低落,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烦躁,有助于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减少上火可能。可以选个好天气外出走走逛逛,还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遇到不开心的事,学会自我开解,及时宣泄,别憋在心里。
  4. 中药饮去火生津:适量饮用一些具有清热润燥功效的中药茶饮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日常可以冲服王老吉凉茶颗粒,它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能够有效清热祛湿,能够有效缓解秋燥上火引起的咽喉不适、口干口苦等症状,同时生津止渴,为身体补充流失的津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燥虽恼人,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便能在干燥的季节里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通过细致观察面部“火象”,结合中医的智慧与日常的科学呵护,我们不仅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更能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收获一份由内而外的健康与美丽。记住,润燥降火,从点滴做起,让这个秋天,不再“火”急火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