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盟拒绝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价格承诺”提议

欧盟委员会拒绝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提出的“价格承诺”提议,即通过提高出口价格以避免欧盟拟征的高额关税。欧盟认为这些提议无法有效消除中国电动车补贴对欧洲市场的冲击,且难以监督和执行。因此,欧盟仍坚持征收关税的立场,尽管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持开放态度。此次关税措施是由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发起的,旨在保护欧洲制造商免受中国低成本电动车的竞争。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50%的关税,而中国对此强烈反对,指责欧盟的做法是保护主义行为,并损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的意见也不统一。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正在重新评估其立场,并可能加入德国的阵营,反对实施高额关税。欧洲部分国家担心,针锋相对的贸易战将导致高昂的经济代价。中国政府则表示,正尽最大努力避免贸易战,但已针对欧洲乳制品和猪肉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提起世贸组织申诉,表明中国准备反击。如果双方未能通过谈判达成共识,贸易争端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西班牙首相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关税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近日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立场。这一言论标志着西班牙立场的转变,也是对中欧之间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的重大干预。桑切斯在昆山的记者会上提到,在欧盟10月投票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前,找到折中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他强调,不需要一场新的贸易战,并希望欧盟和中国之间能够建立起沟通桥梁。

欧盟此前就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可能享受的不公平补贴展开了长时间的调查,并提议对其征收高达37.6%的关税。如果提案通过,关税将达到近50%。而西班牙此前在欧盟的一次咨询调查中曾投票支持加征关税,显示出其态度的变化。中国对欧盟的关税提案做出了强烈回应,包括发起对欧洲进口猪肉和乳制品的反倾销调查,作为反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是中国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之一,去年西班牙对华猪肉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中国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桑切斯的发言以及中方的回应,反映了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着企业和消费者,也关乎着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发展中国家掀起关税潮,回应中国出口猛增

随着中国出口量的猛增,多个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加征关税的措施以应对这一趋势,并试图吸引中国企业在本国设立制造基地。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通过对电动汽车进口加征关税,推动中国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当地建厂。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经济低迷导致出口导向的政策更为显著,多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的竞争感到压力。巴西对中国钢铁进口提高了关税,南非对太阳能电池板征收10%的关税,印尼和泰国也相继提高对中国廉价商品的税收以保护本国产业。此外,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近9%,对巴西和东盟国家的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实现两位数增长。尽管中国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面临保护主义压力,但在发展中国家,其策略更为灵活。通过增加投资,中国企业正寻求应对全球市场竞争,并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沃尔沃放弃到2030年仅销售电动汽车目标

沃尔沃汽车最近宣布放弃其到2030年仅销售电动汽车的目标,这反映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复杂性。虽然该公司最初的计划是全力转向电动化,但由于市场需求的放缓,尤其是消费者对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担忧,沃尔沃决定修订其战略。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文表示,沃尔沃的电动化进程将继续推进,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速度将取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根据修订后的目标,沃尔沃将致力于确保电动汽车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90%至100%,其中也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价格实惠的车型,纯电动汽车的成本通常比传统燃油车高出20%至30%。欧洲市场尤其受到影响,部分国家取消了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这导致电动汽车的普及率有所下降。此外,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欧洲和美国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提高关税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为应对这一挑战,沃尔沃计划在比利时和中国同时生产其最新的EX30电动汽车,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比亚迪全球销量161.3万,欧洲份额仅1.7%

比亚迪在销量、营收和利润均保持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均明显放缓的局面。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1.3万辆,同比增长28.46%,低于去年同期的95.78%,也低于国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32%。此外,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表现相较于中国市场仍显不足。根据其2024年半年度报告,尽管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76%,达到3011.27亿元,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其在欧洲(18个西欧国家)的市场份额仅为1.7%,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低至0.08%。

2024年,欧洲电动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纯电动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5%降至12.1%,其中德国市场的下滑尤为明显,同比下降20.1%。比亚迪在德国的注册量仅为1432辆,占市场总量的0.08%。在西欧18个市场,比亚迪的电动车注册量为16112辆,市场份额仅为1.7%,距离其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比亚迪今年一系列的动作都展现了其啃下欧洲这块硬骨头的决心。比亚迪2024年半年度报告列举了其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的行动:随着乘用车业务全球化加速布局,比亚迪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进程。1月,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启动生产,首批量产新能源车型宋PLUS DM-i冠军版于6月正式下线。同时,搭建自营船队,同样在1月,比亚迪首条汽车运输滚装船首航成功,标志着比亚迪海外市场拓展进入新阶段。此外,推进泰国、巴西与匈牙利的工厂建设,携手众多全球优质经销商,并加大品牌建设与宣传。目前,2024年1到8月,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其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11.4%。

在欧洲长期战略上,比亚迪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而在中短期上,比亚迪目前还力图在销量上寻求突破。8月初,比亚迪在波兰的首家经销商门店正式开业;8月底,据路透社报道,比亚迪和其在欧洲经销商Hedin Mobility宣布,后者将子公司Hedin Electric Mobility,即比亚迪汽车在德国市场的经销商出售给比亚迪。换句话说,比亚迪准备亲自负责在德销售业务。比亚迪也将接管还有由Hedin Mobility运营的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两家门店。此次交易仍需得到批准,预计可以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特斯拉在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热潮下遇冷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导致特斯拉的纯电车型销量下滑。今年前7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占比从去年的9%下降至6.5%,而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从2023年的106亿美元降至92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激增90%,主要得益于其续航里程优势以及电动汽车补贴。中国本土品牌如比亚迪迅速抓住了这一市场趋势,推出了多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一些车型的续航能力达到2100公里,是特斯拉Model S的三倍。这使得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显著下滑。与此同时,特斯拉自2019年以来未在中国发布新车型,面对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其产品线老化成为一个明显的劣势。特斯拉若无法引入新产品或获得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将难以在中国市场重振势头。尽管其上海工厂的出口占总产量的20%-30%,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的放缓压力,但持续缺乏产品创新让特斯拉在中国的未来充满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大众汽车2025年7月终止德国工人就业保障协议

大众汽车决定终止为期30年的德国工人就业保障协议,此举引发了工会的强烈反对。根据该协议,大众原本承诺到2029年为德国工厂的所有工人提供工作保障,但现计划在2025年7月提前结束。工会警告此举可能使大众损失近10亿欧元,并威胁发起罢工。大众此举的背景是面临着财务压力,特别是电动汽车转型带来的挑战以及欧洲和中国市场需求的下滑。大众汽车此前宣布要通过裁员和可能关闭德国工厂来节省成本,这将是公司87年历史上首次考虑关闭德国工厂。其营业利润率在今年上半年降至2.3%,迫使公司重新审视成本节约计划。工会表示,如果没有签署新的就业保障协议,1990年代初的一项慷慨的集体劳动协议将自动生效,这可能给大众带来更多财务风险和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北伏电池产能不足6%,计划裁员并出售资产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降温,瑞典电池制造商北伏宣布裁员和出售部分资产。该公司此前筹集了150亿美元资本金,但因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及生产问题,其运营面临巨大压力。北伏计划裁减工作岗位,出售其储能和材料业务,并推迟在瑞典、德国和加拿大的新工厂建设。北伏在瑞典谢莱夫特奥的超级工厂年产能为16吉瓦时,但实际产量不到1吉瓦时。由于供应不足,宝马取消了与北伏签订的20亿美元合同,转向三星SDI采购电池。北伏还面临融资困难,计划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电池制造业务,暂停阴极活性材料的生产,并从中国或韩国采购。

尽管北伏在技术上有突破,尤其是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其储能业务的未来尚不明朗。北伏表示,将继续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帮助欧洲实现本土电池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宁德时代或减产6000吨

由于中国宁德时代(CATL)可能削减部分锂矿生产的消息,全球锂矿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尽管CATL尚未证实这一消息,但根据花旗银行的研究报告,CATL正考虑暂停其位于中国东部的锂辉石矿以及三条碳酸锂生产线中的一条。由于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核心作用,市场对这一潜在减产的反应非常敏感,投资者对锂供应过剩问题可能缓解的预期推动了锂矿公司股价上涨。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矿产资源有限公司的股价上涨了22%,市值达到约48亿美元。其他澳大利亚竞争对手如皮尔巴拉矿业和Liontown Resources股价也分别上涨14%。在香港,赣锋锂业上涨了8.75%,天齐锂业则在香港上涨12%,其A股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涨幅达到10%的上限。尽管花旗银行认为CATL的暂停举措短期内不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如果CATL进一步暂停其他碳酸锂生产线,可能每月减少多达6000吨的供应量。全球各地的锂矿企业也采取了暂停新项目、削减成本等措施,以应对锂价下跌的挑战。这些举措正在增强市场对锂价反弹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外国车企在华工厂同样面临产能过剩

在中国,外国车企正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一现象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的政府政策使本土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显著优势,西方汽车品牌如大众、丰田、福特等在华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份额下降至37%,远低于2020年的64%。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逆势上升了22%,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销量增长超过30%,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为应对这一困境,许多外国车企已开始将其在中国工厂生产的汽车出口至海外市场,以缓解在华市场的压力。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在上海生产的汽车中,约30%出口到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这一趋势表明,外资车企正努力通过多元化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然而,随着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外国车企在未来仍需更加努力,以保持其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墨西哥司法改革致350亿美元投资推迟

墨西哥即将进行的司法改革引发了广泛的企业担忧,特别是美国企业。改革提议通过全国选举更换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内的1700名联邦法官,并取消现行的法官资格要求。外资企业担心,这可能导致法官受制于政治利益或选民压力,而非严格遵循法律。美国企业已因此推迟了约35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涵盖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天然气管道和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一数字几乎与墨西哥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相当。此外,墨西哥需要额外的180亿美元私人投资,以满足工业用电需求,但企业担心改革后的司法体系会通过违反《美墨加协定》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投资风险。

墨西哥美国商会警告称,这项司法改革还可能破坏《美墨加协定》下的劳工法庭,违反独立法官条款。美国驻墨西哥大使肯·萨拉查也对改革可能损害美墨贸易关系表达了担忧。尽管墨西哥总统当选人克劳迪娅·谢因鲍姆试图安抚投资者,声称司法改革不会影响商业,但许多企业仍持观望态度,等待改革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这些担忧与上届洛佩斯·奥夫拉多尔总统推动的能源改革息息相关。洛佩斯的能源改革旨在通过增强国家石油公司Pemex和国家电力公司CFE的控制,减少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市场参与。然而,改革在国会受阻,相关法律也被最高法院否决。洛佩斯政府的能源政策不仅导致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还引发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不满。美加两国指责墨西哥的能源政策歧视外资企业,违反了《美墨加协定》中的自由竞争条款,促使美国于2022年正式提出磋商请求。能源改革的失败及其对《美墨加协定》的潜在违反,已使美墨加之间的经贸关系面临风险。如果墨西哥继续执行这些政策,美国可能诉诸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甚至对墨西哥出口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从而加剧两国的经济紧张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乌克兰战争致Kazatomprom2025年铀产量下调17%

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商Kazatomprom警告,乌克兰战争及其引发的制裁增加了向西方供应铀的难度。由于制裁风险,该公司不得不放弃经由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传统运输路线,转而采用更昂贵的途径,如通过里海、阿塞拜疆和黑海向西方客户供货。Kazatomprom的首席执行官尤苏波夫指出,尽管向亚洲和俄罗斯市场销售铀更加容易,但公司希望保持客户多样化,继续向美国和欧洲供应铀。然而,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新核电站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哈萨克斯坦的潜在影响力,令西方公用事业公司担忧其铀供应的可靠性。Kazatomprom生产全球43%的铀,相当于欧佩克在石油市场的地位。然而,由于硫酸短缺和基础设施问题,该公司已将2025年产量预测下调17%。在2022年,该公司49%的铀出口至亚洲,32%出口至欧洲,19%出口至美国。随着俄罗斯和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加大,未来西方国家获取铀的难度可能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OpenAI承认新模型增加了被滥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风险

OpenAI最近推出了名为o1的人工智能模型,提升了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化学、生物、辐射及核武器等领域具备一定的潜在风险。该模型的能力进展被视为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的重要突破,但同时也增加了其被滥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根据OpenAI的系统卡显示,该模型在这些领域的风险水平被评为“中等”,这是公司内部设定的最高风险等级。尽管该模型已通过了安全测试,但业内专家,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如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约书亚·本希奥,警告称,这种进展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以防止其被滥用。

加利福尼亚州正在讨论的SB 1047法案,该法案要求开发高风险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采取措施,降低其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本希奥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增强,缺乏防护措施会使风险进一步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在中国租用英伟达AI芯片比美国便宜

尽管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出口限制,但在中国租用英伟达AI芯片的成本仍然低于美国。以一台配备8枚英伟达A100处理器的服务器为例,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每小时收费约6美元,而美国的服务商收费高达10美元。低廉的价格反映了英伟达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供应充足,部分原因在于绕过了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尽管自2022年起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出口A100处理器,市场上仍然可以轻松获得A100和H100芯片,甚至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公开出售。

中国的大型云服务运营商如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在使用英伟达A100服务器时,租金比小型本土供应商高出2至4倍,但其打折后的价格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相当,AWS每小时收费为15至32美元。虽然部分中国公司通过走私获取这些芯片,避免了高昂的合规成本,但大公司更注重合规,倾向于不使用走私芯片。业内人士估计,中国市场上有超过10万块H100芯片。这些芯片的高需求催生了复杂的黑市贸易,走私者利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作为中转站,将芯片带入中国。此外,虽然美国禁止中国企业在境外购买先进芯片,但公司高管可以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子公司购买这些芯片,规避出口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荷兰扩大芯片设备出口管控

荷兰政府宣布扩展对部分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控制规则,要求企业向阿姆斯特丹申请出口许可证,而非华盛顿。这些新规定适用于深紫外光刻设备,将自9月7日起生效。荷兰外贸与发展部长Reinette Klever表示,此决定是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技术进步带来的安全风险增加。

这一措施与美国及其盟国遏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的努力有关,这些半导体可能用于军事用途。ASML生产的设备对于制造用于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的先进芯片至关重要。这些芯片在军事领域也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荷兰政府认为,制造设备的非控制性出口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利益。ASML公司表示,这些新要求不会影响其今年的财务预期或长期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肯尼亚法院暂停阿达尼18.5亿美元机场运营交易

肯尼亚高等法院暂停了印度阿达尼集团运营内罗毕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的交易。该计划原本是由肯尼亚政府授予阿达尼集团为期30年的运营租约,涉及约18.5亿美元的投资。此举引发了肯尼亚当地的强烈反对,包括肯尼亚法律协会和肯尼亚人权委员会等组织,他们质疑这笔交易的合理性,认为资金筹集无需通过长期租赁,且该交易可能导致失业和对纳税人带来财务风险。

此次法律挑战是阿达尼集团全球扩张遭遇的最新挫折之一。此前,该集团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家的项目也引发了类似抗议,且缅甸政变后阿达尼不得不退出缅甸市场。阿达尼集团作为印度最大的私人机场运营商,此次扩展计划也面临来自肯尼亚航空工人工会的反对,工会担心此举会导致裁员和更多外国雇员的引入。尽管阿达尼提出翻修内罗毕机场的基础设施并新建航站楼的计划,肯尼亚国内的强烈抗议使得这笔交易充满变数,也给阿达尼的全球扩张带来进一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