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战斗看辽沈,战术看淮海,战略看平津。

由于平津战役涉及到北平的解放,而北平作为古都,无疑在国家层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布局平津战役时,已经不单单要要考量两军对垒,还要考虑到战略层面的因素。

辽沈战役结束后,受西柏坡指示,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秘密提前入关,为最后的大决战做准备。

11月30日,就在林罗刘率部队经过喜峰口即将入关时,一向不苟言笑的林总却说出这样一句话:

“我不入关还是无敌之将,一入关便成了汉贼曹操。”

一旁的刘亚楼对此不解,不明白林总为何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1便问他:

“赤壁之战曹操大军南下,带了多少兵马?”

刘亚楼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外宣称百万大军,但实际上是83万的规模。”

“我们这次入关带了多少人马?”

刘亚楼恍然大悟!

原来,东野入关虽是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上也是83万的兵马,正与曹操的兵力相匹配。当然,还有15万的随军民工一同入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总之所以对自己发出这样“不恰当”的比喻,想来,也是感慨万千。

当初入关前仅有十几万规模的东野部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百万大军。

东野入关,人们常说,那只雄壮的东北虎,下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到1948年的中国,看似是敌我双方的争斗,其实还有个特殊的第三方集团,便是傅作义。这位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老蒋临危受命的华北“剿总”司令。

虽然最后的结局,也是傅作义率部投降,接受改编,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但其中的曲曲折折,你又了解多少?

首先,蒋介石自始至终就对傅作义抱有敌意,甚至有“先见之明”的他,早在平津战役之前,就召傅作义回南京开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傅作义可以舍弃平津,撤兵南下,加入淮海战场,然后再给他个东南行政长官的职位,让他管辖南方所有的部队。

典型的“杯酒释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听起来,似乎与他之前在华北地区当分公司总经理大差不差,但傅作义自然不傻。

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人脉和势力,岂能让你开个会,就全给掳走。

你想让我回来,无非一来,是想收回我手中,归属你的嫡系部队;二来,还是你贪生怕死,不就还是为加固长江防线,保自己的命。

就算北平被解放,你也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逃跑的机会。

况且,你人就在南方,我去做这个东南行政长官,士兵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但老傅自然不会这么说,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委婉拒绝比较好。

既然是拒绝,那就应该有理有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傅作义就给老蒋把他他所认为的,不应该放弃平津地区的理由一一罗列出来:

其一,北平自古便是帝王之都,天津经济发达,断然放弃平津,政治影响不好。

其二,东野刚刚经历辽沈一战,目前更多的精力应该会放在休整上,三个月内断然不会贸然入关。

其三,他傅作义有能力,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训练出一支可以与东野抗衡的几十万规模的军队。

其实傅作义所说并无完全没有道理。当时,除石家庄外,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还在国军手中。

虽说解放军比国军兵力多二十万人,但他们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加固城墙,修筑工事,还是与解放军有一战之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优势,接着说劣势。

如果真的要撤退,那也要从长计议。几十万的大军同时撤兵南下,一旦被解放军钻了空子,伤亡情况绝对不亚于正常作战。

最后,老傅是越说越上头,说得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他接着对蒋介石来了个总结:

“固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

这处用典用的好,最起码情怀上是直接拉满了。

我都已经解释的这么清楚,你老蒋如果还要我撤兵南下,就是偏安一隅。

傅作义也会玩道德绑架?

不过没想到,老蒋还真吃这一套。蒋校长对自己的面子,看重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思虑再三,还是同意了傅作义的要求。

并当即赠给傅作义十六字箴言“以资鼓励”:

“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

但傅作义万万没有料到,东野竟然会提前入关,直接打乱了他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使老傅在众多将领中,实力也是比较突出的。无论是从维护自身地位,防止被蒋介石架空;

还是说考虑到万一以后和共产党走上谈判桌,让自己更具发言权,傅作义理应先下手为强。

于是,老傅在从河北张家口到天津塘沽的这条战线上,严加防守,摆出看似固若金汤的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深知北平城的重要性,他也料到解放军不会贸然火力进攻,大致会采取和平解放的路线,这也就意味着,自己会与之再次走上谈判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自己的防线牢固,才能把握更大的筹码,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当然,老谋深算的华北王在打造长蛇阵之时,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大都安插在靠近绥远的张家口据点附近,而把中央军,也就是老蒋的部队放在防线的东南面。

显而易见,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防线崩溃,傅作义便可携他的部队,连夜逃回绥远,也就是内蒙古。

毕竟自己曾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想来是对此地有一定归属感。

至于中央军,又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自然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时兵败,他们自然就跑回南京了,至于走水路还是陆路,那就不是他傅作义该管的事情了。

想好了退路,该想想对策了。

也就是后来在战斗已经开始,老傅见势头不好,便随即向我方提出“争取和平解放”的主张。

但我方自然不会理睬他这一套,对于北平的收复,必须是毫无讨价还价余地的。

西柏坡分析战略局势,也发觉出傅作义摆出的这个一字长蛇阵,更多的还是为方便自己撤退而设的。

当时,主席对于傅作义的态度便是:

打可以,谈可以,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