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沫,可以说是老青岛人最熟悉的味道。曾经,一碗甜沫,一根油条或者一个烧饼或肉火烧,就构成了青岛人一顿香喷喷的早餐。甜沫,不仅是老青岛人难忘的记忆,也是如今不同年龄喜欢的一种早餐。

说起甜沫,估计不少人仍会回味起一家小饭店,曾经小港的新港饭店。

在新冠高架桥开通之前,小港的发展,可以说直接带动了莘县路和冠县路许多年的繁华,客货运的红火、人流的密集,更是带动了周边饭店,尤其是快餐店的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冠县路、小港一路、莘县路交叉口。(吴正中摄影)

照片中左前方的新港饭店,它的门牌号是曾经的冠县路1号,位于大窑沟桥洞子西边拐角,估计许多老青岛人依旧还会记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大窑沟的一张老照片,是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卡尔·迈当斯于1948年1月拍摄。照片中央位置可见“同义园饭店”,左侧那座有特色的建筑是冠县路25号,旧时有名的“平康三里”。

读者“玲玲”:

新港饭店最早叫同义园饭店,占整个西南角的一层。岛城闻名的同义园甜沬是大港、小港码头工人及海关后的市民品出来的。六十年代我在冷藏厂干临时工,每天早晨去喝,但我是甜沬泡玉米饼子,不买油条不用排队挨号,还省钱。

新港饭店最有名的甜沫,传承了老风味,海关后一带老居民至今仍是念念不忘,那甜沫真是绝味。

后来,随着口口相传,不仅是这一方区域,离着较远的一些市民也慕名而来,让新港饭店的名号越叫越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冠县路、小港一路、莘县路交叉口。(俞宗海摄影)

读者”太郎猫“:

七十年代,那时饭店要收粮票的,两根油条收一两粮票六分钱,一碗甜沬收一两粮票四分钱,甜沬的质量是最棒的,那时吃顿早餐三两油条共六根,一角八分,一碗甜沬四分钱,总共用了四两粮票二角二分钱,味道很好,吃得挺饱,现在时常想起,都是满满的回忆了。

读者“外向麻酱Oj”:

这个饭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门早,我们码头工人上早班五点多就要到厂,这里好像不到五点就开门营业了。我们一周两个早班都在这里吃饭,包子、油条、馅饼都不错,最好的是甜沫!

读者“福昌”:

做甜沫那还得是大窑沟桥洞的新港饭店,两分钱一碗,油条六分钱一两粮票两根,那甜沫真是绝味,以后在南仲台湛路上,居委会几个老太太炸油条,找了个老大爷做甜沫,那味道和新港饭店的一样,那是有秘方的,熬好红豆等他拿出用纸包好的料放锅里,再放小米面,那味道绝了,可惜现在青岛港的饭店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甜沫了。虽然四平路老方子,还是长春路的96岁老甜沫,还是没能超越新港和台湛路的甜沫。

读者“自由的鱼”:

那个面条是现压的,几个阿姨在煮面条,有大排面、香菇面、担担面,大排好大一大块肉啊!以前中午经常去吃,不远还有一个莘东炉包,几十年过去了,青岛面目全非,想怀旧都没地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

这位老师说的台湛路上的甜沫,应该就是“延河饭店”,就在我家附近。 台湛路的北端与延安三路交接,它的路头是一家叫做“延河饭店”的临时建筑,虽然很小,但在当时却是知名度很高,主食是简单的油条、小笼包一类面食,他们家的甜沫最有名,很多年之后仍会让人不时记起。我小时候经常会看到那个瘦瘦的大爷拎着盛甜沫的大桶,应该是又卖空了。

读者“许秀琴”:

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过了大窑沟去右手边的新港饭店,一毛多钱一碗的面条,包子全是肉丸………

读者“qdqiyong”:

新港饭店肉丸包子馄饨好吃!

读者“奋发有为豆花So":

老国营店老味道,当年吃过一角六分的肉丝面,那个好吃终毛难忘,很多年前就拆了没有了,那周围一片门洞子里院很有特色。

读者“大荣荣60”

后来新港饭店还做叉烧包,很好吃 ~

读者“刘文强”

大窑沟桥洞子西边的新港饭店,饭店做的油酥火烧绝对正宗,里面有磨碎的花生米夹馅,又酥又香,真是好吃,每年两次参加运动会的午饭,都是提前一天去买他家的,现在的油酥火烧没法和他家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冠县路与小港一路口旧影。(李黎明摄影)

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在海关后拆迁之前,新港饭店的门面已变成了“鲍岛美食城”。查阅资料,该店经营状态已吊销,全称为青岛鲍岛酒家食品有限公司美食城,2006年3月核准,企业地址是冠县路3号。

那么,曾经红火几十年的新港饭店哪去了?它是什么时候从这里消失的呢?是与鲍岛酒家合并了?还是其他原因,目前还没查到确切消息,好像就那么突然没有了,再没看到过新港饭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县路旧影(李黎明摄影)

在新港饭店往南约一百米,就是同样著名的“莘东炉包铺”。关于这里的故事,几乎每隔几年我就会发一篇回忆图文。想了解的朋友,关注公众号的右上角有个搜索,可以深入地了解一下。

可惜的是,承载了老青岛记忆的炉包铺,也在修建新冠高架桥时消失。

读者“郭强”:

要说炉包首推“莘东炉包铺”的,八零年那会儿一块三一斤40个,经常周日中午拿个带盖的搪瓷盆去买一斤,满嘴鲜香,这么多年也吃过很多地方,再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炉包。肉包子我经常吃大窑沟桥洞子旁的新港饭店,他家的肉包子一毛钱一个、肉丝面一毛六一碗,味道比青岛大包好吃。

小时候的味道,也更像是家的味道。曾经的新港饭店,与之相邻的莘东炉包铺,曾经让海关后的居民口福满满,令其他地方的人们颇感羡慕。小小的店面。却牵动着无数人的思绪。暮然回首,记忆虽然清晰,往事却已成追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没能找到新港饭店更多的图片和资料,一家小饭店消失好多年,还能让这么多老百姓至今念念不忘。它没有山珍海味,做的只是一些家常小吃,却能口碑相传,值得如今的商家深思学习。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