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幅画,被称作故宫里最“诡异”的藏品。
明宪宗 朱见深《一团和气图》故宫博物院藏
明宪宗与年长他17岁的
宠妃万贞儿的爱情故事,
相信大家已是耳熟能详。
殊不知,
朱见深不但专情、痴情,
还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
在他所有的绘画作品中,
现为故宫馆藏瑰宝的《一团和气图》,
是其治国理念,
也是其性格特点最好的体现。
朱见深(1448~1487),明朝第九代皇帝,年号成化,庙号宪宗,明英宗朱祁镇之长子,擅长画神像。
《一团和气图》画于他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一团和气图》详解
画幅上的人物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拥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
其中,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一手轻捻佛珠,是佛教中人。
此幅画构图合三人为一体,“霭一团之和气 ”,精妙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的匠心巧思与高超技艺。
《一团和气图》局部
《一团和气图》局部
《一团和气图》局部
构思源于历史佳话“虎溪三笑”
从朱见深题跋中,我们可知此画背后蕴含的意义。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在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送客从不过虎溪。
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别慧远相送,不知不觉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
此幅三教人物合抱一团,
谈论经书,喜气和睦,
正是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
御制一团和气图赞
【释文】
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慧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不觉送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邪?试挥彩笔,题识其上:
“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禀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唯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于一门,乃远同于四裔。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誉俗而励世。”
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
明宪宗作此画的初衷
《一团和气图》局部
一、期望全国朝野安定团结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正月十七日,天顺帝英宗朱祁镇病死,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因此,成化元年六月初一应是成化帝即位接近一年半左右。
出于对群臣万众一心的期望,他绘《一团和气图》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的用意,与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平反,并承认代宗景泰帝的历史地位有直接关系,对朝政的安定团结有积极意义。
二、体现“三教合一”思想
很久以来,儒、释、道三教一直是影响我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消耗国力、民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宪宗所绘《一团和气图》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内外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有图有说明,宪宗是想藉此图、藉此寄语以期对世俗风气加以激励。来源:Wwn.thaibasilri.com
来源:Wws.tubeame.com
来源:Wwp.alsanaindirim.com
来源:Wwi.big4florida.com
来源:Wwd.tdurkin.com
来源:Wwn.offbeatrepeat.com
来源:Wwq.whzy1998.com
来源:Wwi.ec787.com
来源:Wwh.stjicpcey.com
来源:Wwe.cm1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