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前的革命形势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

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连成一片,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后红军约12.7万人。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2、3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区货币

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预演,卓有成效地组织苏区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保障民主权利,改造社会环境,改良群众生活,苏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蒋校长的"卧龙先生"

杨永泰,生于1885年,字畅卿。广东茂名人,1901年入广东高等学堂,后就读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12年任北京临时众议院议员,同年加入国民党。1913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参与起草宪法工作。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永泰在上海与谷中秀、丁世屹创办《正谊》杂志,该杂志成为杨永泰反袁独裁阵地,7月欧战爆发后与黄兴、李烈钧、陈独秀、邹鲁等人成立"欧事研究会"(欧战结束,改名"政学会",是为"政学系"之由来),同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亲信黄郛向蒋推荐杨永泰对蒋介石说:"杨永泰先生乃天下奇才,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我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蒋介石于是效法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请出杨永泰,后来蒋介石称他作"当今之卧龙"。

杨永泰是新政学系的代表和领导人物,在国民党内对蒋介石有着极大影响力。杨永泰曾在"削藩"大战中助蒋完胜政敌;在第五次"剿匪"中,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成为蒋军奉行的重要战略,并取得重大成功;"禁烟督察"帮助蒋介石增加财政收入;倡导新生活运动,改变国民生活方式......

杨永泰其人事迹颇多,下面仅选一二简单叙述。

巧策分军阀,削藩定中原

杨永泰到任之初就开始着手制定"削藩"策略:经济瓦解冯玉祥,政治解决阎锡山,军事解决李宗仁,外交对付张学良。

1928年7月,蒋在北平召开军事善后会议提出整编军队,裁减兵员,其意图是削弱其他集团兵力,壮大自身,冯玉祥、阎锡山等人极力抵制。会议无疾而终。

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调虎离山,明升暗降,调到南京,实际上剥离他们的军队实控权。

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蒋介石任命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会长兼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希望三人常住南京。

接着,杨永泰建议蒋尽快召开编遣会议,"杯酒释兵权"。但各大军阀在裁兵问题上互不相让,冯玉祥,称病请假,消极对抗。

无奈之下,蒋介石开始按照杨的建议逐步实施。先用军事手段消灭桂系的李宗仁:

桂系势力盘踞着从广西、广东经两湖直到山海关长达千里。杨向蒋建议:先击首腹后斩尾,武力进攻和政治分化双管齐下。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先把李济深诱到南京加以软禁,任命陈铭枢、陈济棠统治广东,然后委派唐生智携巨款去天津活动老部下李品仙倒戈反桂,白崇禧仓皇出走。接着,蒋介石统率大军直捣武汉。

为了实施武力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杨永泰秘密来到香港,与受桂系排挤的俞作柏洽商。他许诺俞作柏:"如果俞将军活动李明瑞、杨腾辉倒桂成功,中央委你为广西省主席,省府委员由你决定。"

杨永泰陪俞作柏来到南京后,蒋介石立即委任俞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由杨永泰协助到汉口,与桂系第四集团军第七师师长李明瑞秘密接触。当蒋介石的中央军与桂军一交火,桂军前敌总指挥李明瑞便阵前自动脱离战斗,致使桂军一败涂地。李宗仁、白崇禧退守广西。蒋介石率各路大军齐向广西合围,桂军大败。李、白二人被迫逃到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3月,鹿钟麟、商震、白崇禧、张发奎等57个将领通电全国,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杨永泰建议:

采取陆战为主、空军协同的战术,威慑联军;采取"银弹"外交,瓦解冯玉祥的西北军;全力拉拢观望的东北军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派吴铁城带巨款到东北,极力拉拢张学良助蒋讨伐阎、冯,并用重金收买了冯部将领刘茂恩,诱捕冯军豫东前线总指挥万选才,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经过5个月激战,蒋大获全胜,阎避居大连,冯移居汾阳。山西晋军被举兵入关的张学良加以整编,西北军则被蒋介石化整为零一个个吃掉,仅仅保留了被改编的29军。

一顿操作之后,蒋介石终于成为了中原大地的实际控制者。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让红军失去根据地,被迫长征

在蒋介石三次围剿失败气恼之际,杨永泰分析红军不同于之前的军阀,既然是靠政治起家的,那就来个"政治剿匪",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新方案:

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
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
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蒋介石大为赞赏,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

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威力。由于张国焘的指挥错误和政治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没有采取应变措施,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只得西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永泰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围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政治战"、"经济战"和"立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一年多时间,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国工农红军西去。杨永泰因谋划"剿共"有功,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红军则被迫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路,出发之前尚有8.7万军队,到长征结束之时仅有7000 余人,十不存一。

杨永泰党争之死,蒋式基业崩溃的前兆

在国民党内,素来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CC系权势无二。杨永泰以政学系首脑著称,作为蒋介石最宠信的幕僚,国民党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经杨永泰先行过目,然后才能呈蒋;军政要人来见蒋介石,也须经杨永泰安排。这种权倾一时的地位,自然引起国民党内其他派系和权贵的嫉恨,尤其是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CC系。

政学系素来人员分散,大多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在涉及CC系的贪腐受贿毫不手软,又因为削藩等策略得罪一众权贵,最终招致祸患。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码头突然被刺,时年5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被刺的过程很简短,刺客也很快被抓,但杨已经不行了。临死须臾,左右问及遗嘱,他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国祸方长耳"。

蒋介石得知后十分震怒,责令戴笠组织秘密侦查,结果却是抓来一只替罪小羊。功劳莫大,忠心耿耿,枉死却不得伸张,令人唏嘘......

作者评价

杨永泰的法子治标不治本,地方军阀是政经复合体,收买瓦解几个头面人物只能起一时之效。

杨曾向老蒋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以"三七五减租"对抗"土地革命",中策为经济封锁,下策才是军事围剿,然而老蒋一辈子小算盘精明大账本糊涂,不舍得对自己的基本盘下手,对付红军自然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即便老蒋真的有魄力用上策,以国民党政权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很难说。

杨永泰之死,其实更像是蒋氏基业崩溃的先兆,令天下智囊寒心而去。他的死侧面证明,国民党内部的各种派系,矛盾是无法调解的,在各种内因的作用下,纵有头脑机敏之能人,使出浑身解数解决千般难题,其后有会冒出万番阻碍,斩不净,断不绝,层出不穷,穷尽全力,仍不得解,陷入空前绝后之境地。即使有外力加持,也毫无希望。

说到底,和历史的趋势作斗争,到最后,是无用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