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方

有段时间,我总在广州与佛山交界一带徒步。便出现了幻觉,幻觉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在描摹,乃至勾勒城市的边界线。确实有两次,我们遇到了两块界碑。怎么说呢,也没有很多,有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是在南漖村。南漖村正在改造,墙上和桥栏贴着标语"政策时钟滴答响,旧改机遇不再等",内容紧迫但语气悠闲,可能因为那个时钟描写得太生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涌边很多人家可谓豪宅,门廊多数是宝瓶栏杆加白瓷砖的经典搭配,这是90年代后民居时尚的欧风构件。有些人家的院子里晒着蔗皮。我乡有个著名民间传说,"老坏人"向"猪哥精"借一块正在晒着的蔗皮,因为他要上厕所,忘记带手纸。猪哥精不肯借,老坏人就开展了报复计划,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这里遇到蔗皮,我深感亲切,但不明其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户人家在门口的围栏上贴着一张手写的字条,谆谆教导:"不准甩快递进去,要放好!"让人联想到快递员把包裹潇洒一扬,它进院子的那个抛物线。不免担忧这纸条倒给了人启发和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走到江边,江边有两口子正在钓鱼,界碑就在他们身后。

界碑周围的地面有青苔,微滑,很可能是涨水时,这块地面被江水泡过。而且这块地有轻微地倾斜,所以,如果我脚底一滑,这块地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滑梯,直接把我送向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钓着鱼的两口子严厉地提醒我们不要走这么快。后来那位妻子站起来时,我不安地发现她的腿有点残疾。

我们如此急趋,是见到界碑很兴奋。为什么兴奋,后面我再讲。当然实际上界碑长得也就那样,平平无奇,四面刻的字分别是"广州市界""中华民国十九年立""市区界石毁窃严究""以对河中心线为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旁边水泥台阶上潦草地刻了几个手写字:2000年壹月七日重立。刻痕很浅,不细看都注意不到。数字写法不规范。书法水平呢,感觉是碑重新立起来后,有个热心村民,趁着水泥未干为历史记录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了资料才知真有其事。这界碑原来在江水中,到2000年1月向前移动了10米。资料中说,1928年前后广州共建46方水陆界碑,南漖村这一块是最南的一块,也是唯一与今天的广州市界重合的一块。

也就是说,即便是今天,此时,当我站在那块又滑又斜的青苔地面时,我确实也是站在广州的边界线上。确实是站在广州的最南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围塘

此后我萌发了多看几块界碑的念头,但截止到发文此时,也只再见过一块。

但那是公认的现存广州界碑中最难找得到的一块。

去年冬天最冷的那一天,我们在石围塘看废弃的火车站、码头,还有铁轨。这一片区域,要比南漖村破落很多很多。每次我举起手机拍树或者任何建筑,镜头前都会出现大量交错的电线。路上随意漫步着很多狗,神色不安,看起来介于流浪狗和看门狗之间,让人有双重的担心,一方面担心它们会受到人类的伤害,一方面担心人类会受到它们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漖村,我只看到人们晾晒乌腊蔗皮,但在石围塘,晾晒的事物却包括并不只限于以下:米饭(还特别多)、青菜(倒挂在衣架上)、腊肉(也挂在衣架上)、鞋子(晾在窗格子上)、棉被、衣服、废弃的铝制门框。可以想象,在另外的季节,无疑还会晾晒陈皮、木棉花、鸡蛋花和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围塘确实是一个充满韵味的地方。但最让我难忘的,不是遍布半空的电线,不是古老的铁路和车站,也不是地上晒晾的米饭,而是那些破旧又巨大的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甲仓、门道茶仓、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驻广州办事处石围塘仓库、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广州公司塞坝口仓库……还有的在大门口贴四个大字:省属国企。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功用,但我知道它们还有用。因为门口还有值班室,还有"交通劝导岗",还有门卫拦着不让我们进去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石围塘很安静,这些古旧的仓库似乎在上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就开始了它们的静止。门卫拒绝我们进去看一看的请求,但语气中对我们依依不舍,也许因为触目所及的一切都太安静了。他畅谈这个仓库以及他本人的历史,句子都是逗号,不便打断,当他稍微靠近一点时,我闻到了他身上的酒气。

"以前这个火车站,它是通的嘛,货物它放在这里就方便;

"货物有外贸有内销,内销的主要就是茶叶,就是茶叶;

"我们集团也不只做货运,像预制菜啊,仓储物流啊,还做电商。多元化经营嘛。对对对。老板还在国外买了个农场。

"这个岗位,说句不好听的,假如说仓库起火了,那货品价值很大的,说句不好听的,责任很大。"

他讲到他来这个集团已近20年,他做过哪些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共有三个人,他们两班倒。另两个人春节休假了,最近都是他一个人。元宵过后他也准备回趟家,那时他的两个同事就回来了。

谈兴正浓的时候,院子里远远地,一只被拴着的拉布拉多犬发现了我们,吠叫不止。他对我们做了个抱歉的表情,转身向它,也不说话,只是笔直地伸出手臂和手指,遥遥点住。犬声停歇。他又转向我们说,这不是他的狗,是客户养在这里的。

"菜园子"

但石围塘界碑距离还有点远。它在洞企石路,找路的时候我们绕远了,绕到了葵蓬闸、五眼桥,足足绕了一大圈,看了大量的水域。

天气很冷,寒冷加重了宁静,让这里更像是一个异度空间。河边一些古老的房子,建筑风格像疍家的吊脚楼,是吊脚楼和简易窝棚加农家院的集合体,有几家甚至升起了炊烟,很可能是用柴火做饭。炊烟更增添奇幻。

根据资料上的启示,这块界碑就在洞企石路永宁街12号向内,一块菜地里。而且,整个碑身都被埋在地下,仅余一个头部露出地面。我们往江边的巷子里的人家走,有很多的菜地。这怎么找呢?

同行的江老师嘴里念念有词,永宁街永宁街,永宁街12号向内。当大家都两眼放空,他一个人远远走在前面,左顾右盼。突然他猛地打开一个木栅栏门,拧开铁索,大喝一声:"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话说我半信半疑。看错了吧,呵呵。怎么还能用一个破门把这界碑和周围变成自家的菜园子?再说这菜园你叫它菜园我也不答应,就几株不成气候的苗子,一棵香蕉树看起来不像是能结果的。就这个样子还需要弄个门干什么?地上还全是碎砖乱石,一定是把某块石头看成界碑了吧?

果然江老师有点迟疑:"噢,等一下,等等等等。"很显然他看错了。

我暗暗窃喜。我就说不好找嘛。

谁知江老师又大喝一声,声音甚是喜悦:"没错!就是这里就是这里!"

大家兴奋疾奔,江老师在我们的恭维中顾盼自雄,仿佛那块界碑不是他发现的,而是他发明的。

那块被埋了整个身子的界碑在一堆羸弱的青菜、健壮的野草、凌乱的瓦片碎砖中,冒出了它的尖头,还有一个"市"字。——根据我在南漖村的经验,地底下还有七个字:区界石毁窃严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境

后来有个村民背着手过来,看样子他是这块不成样子的菜园的使用人。

据他所说,这块界碑原是在河岸人家家里,经过"一河两岸"的政策,这些河岸的房子都拆除掉,这块界碑才露了出来。

那么原来的那些人家,应该类似于我们前面看到的那种正升着炊烟的窝棚。可能之前的地势更高,整块界碑都在地底。无论如何,正因为它只露了一个头部,更适合想象这块土地地理意义上的沧海桑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界碑一事并没有告一段落。我们还会再找,还会继续勾勒城市边界线。

同行的Summer问我,为什么喜欢边界线?

其实我喜欢的是边境。谁能不喜欢边境?那种临界点的欢乐?陌生的异域隐隐约约,各种东西都在这里交错:语言、民族、文化、日常习惯……谁能抗拒边境的张力和吸引力?

有本小说《美食,祈祷,恋爱》,提到每个城市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代名词,比如,女主角认为纽约的代名词是实现,洛杉矶的代名词是成功,而她自己的代名词呢?她认为是"住在边境的人"。

在这里,边境是一个比喻,具体的说法就是"住在旧思维和新体悟之间",是中间人,看得见两个世界,"那片未知的神秘之林始终在前方数米之处,你必须轻装上路才赶得上,你得保持移动、变化、灵活"。

我有点嫉妒,她在我之前把这些话说了出来,让我只能照抄,因为我也是这样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我尽可能地接近过一些边境,比如丹东宽甸的绿江村,过了鸭绿江就是朝鲜,比如呼伦贝尔的奇乾,过了额尔古纳河就是俄罗斯,比如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色日克塔什村,过了山头就是巴基斯坦。但是,那里距离真正的边界线,其实还有一些距离,只不过,想象是无所不能的,我需要的是能激发想象的地点。

国家、城市甚至一个人,都有它(他、她)的边境,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边境像个动词,像人生的扩张。

即便不能到一个国家的边境去,那就到一个城市的边境去吧。这就是我对生活妥协之后的野心。

时间的边境也是迷人的。一年将尽,另一个年份开始了它陌生的书写。一个季节变浅了,另一个季节部分地覆盖了它。从一个班级离开,从一个学校离开,从一张办公桌离开,从一个房子离开。到另一个区域去,人生开始了另一个数字。在这些时间的边境,都发生过一些什么,那是我们不可告人又心照不宣的。

作者:陈思呈

文:陈思呈 图:陈思呈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