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踏上美国舞台,本该是一场文化交流盛事。然而,演出结束后,以"小常宝"扮演者齐淑芳为首的30多名演员却选择滞留不归。他们抛下家人、背弃祖国,声称要在异国他乡"弘扬国粹"。这一举动震惊中外,引发轩然大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群京剧艺术家做出如此惊人之举?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是否如想象中美好?齐淑芳,这个名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谓是如雷贯耳。1944年出生在西安的她,从小就泡在戏曲的海洋里。家里哥哥们都是京剧演员,嫂子更是武旦大师张美娟,这妥妥的就是戏曲世家啊!
小齐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1958年,14岁的她一鸣惊人,考进了上海戏曲学校。这一步,直接把她送上了人生的快车道。毕业后,她被分到了上海京剧院,开始了她的巡演生涯。
说起来,齐淑芳的运气也是真好。她不仅在16岁就为毛主席表演过,连周总理都对她赞不绝口。最牛的是,连京剧泰斗梅兰芳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称她是"后起之秀"。这评价,简直就是给她贴上了"未来之星"的标签啊!
但是,真正让齐淑芳一炮而红的,还是她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小常宝"。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文武双全,基本功扎实,完美诠释了这个机智勇敢的小姑娘。一时间,齐淑芳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走到哪都有人认出她。
可谁能想到,这个被誉为京剧界未来希望的明星,却在1988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1988年5月,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演出邀请。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谁不想去呢?
齐淑芳作为团队的领队,自然是首当其冲。她带领着30多名演员,兴高采烈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谁知道,这一去,竟然就不想回来了!
当时的美国,在很多中国人眼里就是天堂。街道上车水马龙,商店里琳琅满目,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这些演员们一看,哎呀,这也太好了吧!再想想国内的生活,顿时觉得天差地别。
更要命的是,他们在美国的演出大获成功。观众们热情似火,掌声雷动,门票收入更是让他们眼花缭乱。有人说,在美国演出一场,顶得上在国内演一年!这谁能扛得住啊?
于是,在齐淑芳的带头下,30多个演员集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回去了,就留在美国!
这个消息一传回国内,顿时炸锅了。上海京剧院的领导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打电话劝说。可是这些演员们已经下定决心了,说什么都不肯回来。
最让人心疼的是齐淑芳的丈夫龚国泰。这哥们儿本来也在出国名单上,结果大度地把机会让给了同事。谁知道自己的媳妇儿一去就不回来了,还跟他说:"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这话说的,简直是扎心啊!留在美国后,齐淑芳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刚开始,他们还能靠着在国内积累的名气吃老本,演出收入也不错。可是好景不长啊!
首先是语言关。这帮演员们英语都不咋地,连买个菜都费劲。有次齐淑芳想买个西红柿,结果比划了半天,人家还以为她要买苹果呢!这种窘境,可把他们愁坏了。
其次是文化差异。美国人哪懂京剧啊?刚开始还觉得新鲜,看了几次就腻了。观众越来越少,演出收入直线下降。再加上美国的生活成本高得吓人,税收还重,这帮人很快就入不敷出了。
有些演员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去餐馆刷盘子。想想在国内时的风光,再看看现在的境遇,不少人都后悔得直跺脚。有人甚至流落街头,靠捡瓶子维生。
齐淑芳的处境也不太好。虽然她还能靠着自己的名气勉强维持,但是跟在国内时的待遇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她曾经感叹:"在国内,我是明星;在美国,我只是个普通人。"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美国华裔钢琴家殷承宗的帮助下,齐淑芳他们总算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殷承宗帮他们联系演出,甚至还把他们推荐到了百老汇舞台。这一下,齐淑芳他们总算是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但是,这种生活真的是他们当初想要的吗?离开家乡,抛弃亲人,背井离乡,就为了在异国他乡过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