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摘自:《国开联 · 新质生产力专业百科(报告)2024》)

国开联 · 新质生产力研究团队指出,新质生产力被提出以来,在中国的发展态势是积极向上的,政府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6日上午,黄奇帆在以“新动能·新发展·新高地”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交流会上发言指出:

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有美欧发达国家的40%—60%,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如果没有科技革命的加持,单纯靠经济内在的量变也是很难提升的。

恰好我国又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

在这样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要素成本、增加要素投入,也有利于发挥我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

从近期看,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维持经济增长势头;

从远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支撑14亿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这么一分析,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我国留下一个增长的空间,就是全要素增长率潜力巨大。

在这个意义上,今后几十年高质量发展,今后几十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定要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内涵就是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新质生产力”在这个阶段提出来,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选择、必然选择、唯一选择。

现在的发展,不能完全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来发展,因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就是要靠科技的投入,对生产力分工协作环节的投入,对基础性制度和生产力密切有关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革的投入。

也就是说,通过技术创新、分工协作、产业链组织的进化等等,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我国才会有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

黄奇帆 男,汉族,1952年5月生,浙江诸暨人,大学普通班,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八届中央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现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