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杨浦区最后一片小梁薄板房屋——黄兴路1039弄1—9、12—27号旧住房更新项目于9月24日完成100%签约,杨浦区比全市要求提前三年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今天上午,在黄兴路1039弄,居民们共同举行了一场"收官战"庆祝活动。"我们搬迁也要实现100%""一起把奖励费拿满……"想到盼了多年的安居梦近在眼前,居民们各个喜上眉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拆除重建+协议置换+区域提升,系统集成推进更新

黄兴路1039弄1—9号、12—27号位于杨浦区控江路街道,改造范围为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10幢2到5层小梁薄板和砖混结构老公房,其中7幢为小梁薄板结构。涉及改造的447户居民中,有180户无卫生设施,过着"拎马桶"的日子。不仅厨卫合用,小区房屋结构差、管线老化、结构暴露,存在安全隐患,弄堂里也随处可见破绿占道、凌空搭建的违章,居民渴望改造的愿望极其迫切。

今年5月,项目启动一轮意愿征询,短短5天即达成了100%同意。针对项目用地空间局促、原始户型多样、房屋类型复杂等难点,杨浦区成套办、区规资局、卫百辛集团、控江街道等项目组各方力量会同设计单位,对方案前后修改不下20版,将原36种户型进行充分打磨后归并为13种安置房型,最终形成"拆除重建+协议置换+区域提升"的改造方案,其中,项目安置缺口在上年度凤南一村项目增量房屋中进行安置,居民各类诉求都得到了最大程度满足。

据悉,旧屋拆除后,原址将新建3栋8至18层住宅,1栋5层社区用房,1座约有110个停车位的附建式停车场。新建房屋成套独用,户均使用面积增量从15.6平方米增至31.7平方米,卧室均为朝南户型。根据居民需求,小区结合此次改造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党群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用房等1000余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完整社区"。此外,针对同小区未涉及改造的存量房屋实施区域提升改造,以"拆除重建+美丽家园"统筹实施模式,最大程度平衡非涉改居民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居民需求,寻找最优解法

"两旧一村"工作开展以来,杨浦区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满分答卷:2023年,邯郸路500弄、524弄项目实现签约率100%、搬迁率100%,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条政策更迭期从传统贴扩建到彻底拆除重建的独特路径。凤南一村项目创下《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实现征询、签约、搬迁三个100%的新记录,率先形成了近期远期统筹、社区校区联动、生活圈商业圈聚合的可持续更新样本。今年3月28日,全市首个"原址改建+协议置换"的内江大板房项目签约首日即100%签约生效,率先探索了"原址回搬+异地置换+货币补偿"多元安置、"历年增量房源+征收剩余房源"统筹使用的改造模式,为高密度项目提供可复制的经验。4月29日,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项目仅用3日即完成征询、签约、搬迁3个100%,再次刷新全市成套改造最快纪录。项目进程不断缩短,方法模式持续创新,背后是杨浦区积极回应百姓安居宜居强烈期盼与居民高度认可改造方案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住房成套改造涉及家家户户切身利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杨浦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充分考虑群众合理诉求,形成"最优解法",同时也探索出了一套贴合民意、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包"。

如,在民生保障方面推出"户口白名单""税收减免白名单""不动产登记白名单"三张"白名单",保障与户籍挂钩的各项民生权益不受房屋灭失影响,并解决协议置换安置房屋不动产登记限购及税费减免难题,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利益;利用数字赋能,在全市率先搭建成套改造全周期管理系统,并先后开发投用"左邻右舍"app、杨浦成套改造小程序,实现项目方案"线上+线下"双公开,对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作者:刘力源

文:刘力源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