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光讯(记者 郑玮 实习记者 姬亚情)9月27日,榆林市召开政务服务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江涛介绍了榆林市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相关情况。

今年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气象预警为先导,以雨为令,以防为主,以撤保安,从“五个到位”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五个到位”扎实做好防汛应急工作

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台账、重点村组防汛台账、重点路桥隐患台账、重点库坝以及重点河流隐患台账等五个专项防汛台账,为汛期指挥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气象部门发出预警后,市防指随即组织气象、应急、水利、资源规划等部门进行会商研判,通过雷达图研判确定强降雨集中时段、重点县市区、重点镇村,延伸研判可能发生内涝的城镇、发生洪水的河流、受影响的路桥等,做到精准定向、靶向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雨水情变化,通过电话向重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行政责任人通报情况、提醒应对,通过短信、语音提醒、应急广播等方式,向市县镇村相关责任人、风险区单位和人员、社会公众发送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叫应责任人到岗履责,叫应受威胁人员撤离转移,叫应社会公众提前避险,做到有叫有应有为。

各级以雨为令,接强降雨预警后,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立即到岗严阵以待。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坐镇指挥调度,气象、应急、水利、资源规划、交通、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常驻指挥中心,根据研判结果和风险隐患,安排市级部门、各县市区的具体应对工作,并派出督导组对各县市区防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通过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水库、道路、桥梁、易涝点、地灾点的1.9万个视频监控,实时监测,精准调度。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驻指挥中心调度,其他县级领导下沉包保县、乡镇,乡镇领导下沉包保村组(社区),村组(社区)干部下沉网格,做到到岗尽责、运行有序、临雨不乱。

出台防汛关键期“三五百”刚性管控措施,“三”即预报降雨30毫米,地质灾害极高风险、高风险点及“四靠”区域全部撤人。“五”即预报降雨50毫米,所有客车、班车、营运货车全部停止运营,有安全隐患、不放心的重点路段、桥梁全部停止通行,漫水桥全部临时封闭;水利部门24小时巡河、巡湖、巡库、巡坝,交通部门提前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重点村道、桥梁全面巡查,有风险道路、桥梁全部封闭管控。“百”即预报降雨100毫米,各类培训机构、学校一律停课,各种集会一律停止。紧盯“转移谁、谁来转、何时转、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等环节,将转移包保责任盯实到人,今年汛期,全市撤离13131户45205人次,未发生人员伤亡。

按照“人员待命在一线、物资保障到一线”的思路,汛期之前就将主要物资调拨到县、到乡镇,强降雨预警发布后,市县两级将应急救援队伍、防汛物资、抢险物料、通信设备、工程车辆等调集布设到易发生灾害的区域、路段、河堤等重点部位,做到提前防范、全天待命、即时抢险、即时救援。

健全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今年来,榆林市从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有效开展救助、扩大民生保障投入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了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整合榆林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榆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和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职责,设立榆林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突发事件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全力保障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建立了上下统一、分级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组织管理体制。

2024年榆林市应急管理局对《榆林市地震应急预案》、《榆林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榆林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了修编。同时,按照“多灾种、大应急”要求,共建成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1个,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3个(米脂县、靖边县、定边县),储备救援救灾物资32类、25万余件。此外,184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专兼职人员832人,建立了基层应急救援队伍3921支28292人,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点2749个,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3408个。

2024年共下拨2023-2024年冬春生活救助资金8618.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458万元,省级配套411万元,市级配套1749.1万元,救助受灾群众40.82万人;向各县市区调拨了价值约500万元的市级救灾物资,调拨棉被、棉衣裤、雨衣、雨鞋、手电等13类5.1万件救灾物资。

2019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两元民生保险”,2023年将“两元民生保险”升级为“五元民生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截至2024年8月底,市财政累计投入保费6900万元,保险公司累计完成保险理赔案件429件,支付赔款5630.75万元,赔付率90.81%,直接受益家庭429个12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