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宋天圣八年,春,都城汴京。
尚书省内,三年一次的进士科礼部试即将进行。
试场四周帷幕高挂,正前方的香案上,灯烛通明,香烟漫绕。等候多时的举子们手提饮料、饭食,经由胥吏一一唱名,搜检衣物后有序入场。不多时,考生全然落座,帷幕垂放,试题出示。
这一年的赋诗题目,叫做《司空掌舆地图赋》。知举官则是早年既以神童闻名的御史中丞晏殊。
依照试场规则,如举子对考题有所疑义,可请教于主考官。
陆续有举子起身请示又一一归座,晏殊却眉心微蹙,轻轻摇头。
此时,又一位举子来至其座前:敢问知举官,司空一职,周朝及两汉均有设置,然职责却不尽相同,本次赋题是写周代司空还是汉代司空?
晏殊凝视着眼前这位身形瘦削却面色沉稳的年轻人,不禁颔首微笑:今日所有考生,惟你一人真正认清题目,考题所指正是汉代司空。
待到尚书省放榜,这位青年举子果不出晏殊所望,被擢为省试第一。
而在此之前,他已连获广文馆选试第一、国子监解试第一,紧跟其后的殿试虽未夺魁,但也名列前茅,进士之荣就此纳入囊中。
这位给晏殊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举子,并非等闲之士,而是后来领袖北宋文坛长达三十年的欧阳修。
02
一位日后的文坛领袖在科考之战中一路开挂,貌似不足为奇。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已是欧阳修第三次参加进士考了。至于前两次其因何铩羽而归,那就要从头说起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童年命苦程度,可谓仅次于韩愈。
他四岁丧父,家无余资,跟随寡母寄居叔父家以赖生计。因家境窘迫无力聘请塾师,又买不起纸墨笔砚,母亲便带他在河边以荻草为笔,借沙盘做纸,日夕勤学苦练——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画荻教子”之故事。
而欧阳修也不负其母所望,自小聪明颖慧,悟性极高。日常四处借书抄诵,往往书未抄毕,已能成诵,以致小小年纪便已下笔老成,诗赋文章,不见稚嫩之气。
某日,叔父读到欧阳修的日常习作,大喜过望,对其母预言道:
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欧阳发《先公事迹》
意思是说,欧阳修是个奇才,将来不仅能重振门庭,而且一定会名扬当世,劝慰嫂子勿以家贫子幼为愁。
03
庆历五年,开封府尹杨日严在浏览下级的工作日报时,对一桩已婚女子与家中男仆的私通案,展现出极大兴趣。
因涉案女犯,从卷宗信息看,竟是欧阳修的外甥女!
想到自己曾因贪污渎职被欧阳修狠狠弹劾,杨日严把案宗翻来覆去研究,想找个突破口,顺带把欧阳修拉下水。
结果发现,这个外甥女属欧阳修妹妹的继女,和欧阳家并无血缘关系。欧阳修妹妹早年丧夫后,可怜继女无依,便携其依附兄长欧阳修生活。
这令杨日严深感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无血缘关系,又自小在欧阳修家长大,大有文章可做啊!
于是其责令手下对这个外甥女张氏严刑审讯,威逼诱供,迫其胡言乱语,说婚前寄养在欧阳修家中时,曾与其发生过污秽暧昧之事。
朝堂上下,不知有多少人欲置欧阳修于死地而后快。风闻此事,个个摩拳擦掌,添油加醋,一门心思要把事情搞大。
如谏官钱明,在宰相陈执中授意下,立即上疏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且意欲霸占张氏家财。
哼,就算扳不倒你,也要搞臭你!
为了让自己的言论取信于人,钱明还煞费苦心地从欧阳修作品中挑出一首词,作为呈堂证据:
《江南春》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一首对烂漫少女表达无限怜爱的清新小词,到了无耻之徒眼里,竟演变成了一桩通奸大案的文字证据!真行!
把想象当推理,视断案如儿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工作层面找不到人家纤毫瑕疵,便在道德私事上无事生非,深文周纳,何其卑劣!
为确保此事万无一失,一众仇家还刻意安排一位与欧阳修有过节的宦官参与此案复审。
可惜他们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那位宦官竟是位正派之人,坚决不肯同流合污。
最终,此事因证据不足,未能罗织成案。但在无罪情况下,欧阳修依然被降级处分,外贬滁州。
《自河北贬滁州入汴河闻燕》
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
夜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
经受如此重大的人格打击,贬途中的欧阳修于夜半被孤雁的哀鸣惊醒,心绪苍凉,再难成眠……
04
在滁州,政务之外,满身疲惫的欧阳修把自己投放到了山水泉林间,以此涤荡前事遗留在心头的重重乌霾。
远离了勾心斗角的朝堂,他性格中浪漫多情的一面渐得释放,迎来了一段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例如,春日,他幽谷种花:
浅深红白宜相见,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夏日,则倾听啼鸟:
百转千回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冬日,便踏雪寻梅: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
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
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
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
滁州的秀丽山水与淳朴民情,疗愈着身心受创的欧阳修,也催生出他笔下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代表作《醉翁亭记》。
文章实在写得太好,优美娴雅,格调清丽,又兼强烈的抒情性: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全篇凝炼精萃而又有往复百折的层次感,平易流畅却兼具一唱三叹的音律美,使人读来如同跟随一台高清摄像机,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在山水泉林间俯仰流连,观朝暮变幻、赏四时美景、享同游之趣……
且此文和前面叙及的那些纵横捭阖、笔锋老辣的檄文奏章,风格可谓迥异。一刚一柔,前者侧辩论,好似滚滚波涛;后者喜抒情,恰如潋滟秋波。
以一人之力,将此两类散文风格都写至巅峰水平,除证明欧阳修的文字之功已臻化境外,也让我们认识到其刚柔并济的性格底色。
非此,不能两而擅之也。
《醉翁亭记》不仅在后世被叹为“欧阳绝作”,在它初初问世的时候,已经风靡整个大宋——
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
因文章写就后,即便刻石立于亭侧,于是全国各地读者纷纷跑来打卡合影,谋取拓本。以至山上琅琊寺中的库存毡子全被打碑用尽,最后连作为和尚睡觉用的也不得不拿出来,供狂热的游客们拓碑使用。
更为夸张的是,还有很多商人前来拓印,游走四方做生意时,遇到关卡,将此拓本送与官员,竟有免税过关之奇效!
挫折,是老天在帮你规划更长远的东西。对欧阳修来说,贬官滁州就是对这句话的绝佳验证。
神作《醉翁亭记》一举奠定其文坛宗主之地位,为欧阳修日后革新科场文风打下了坚实基础。
05
例行的综评时刻。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极为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于政坛而言,他最高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参与诸多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与改革事件。
文学上,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位兼擅诗、文、词、赋的大家,其纵横文坛、领袖群伦三十年,对北宋一代文学思潮及文学发展脉络产生巨大且深远影响。
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除他自己外,其余五个要么是他的门生(苏轼、苏辙、曾巩),要么曾得到过他的提携举荐(苏洵、王安石)。
个人创作上,其散文从容闲雅、情韵邈远。针对其文之美学特色,文学史上甚至产生了一个专有形容词,叫做“六一风神” (因其自号六一居士)。
“六一风神”意指欧阳修散文蕴含着一往情深的情韵之美,一唱三叹的往复之美,及一波三折的摇曳之美。《醉翁亭记》即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诗歌上,欧阳修反对雕琢浮艳的西昆体,主张用语自然平易:
《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例如这首《晚泊岳阳》,以平易流畅的语句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旅中思归之情。
词的成就,则比诗又更进一层。
如早年洛阳任职时,其笔下的一些表达离情别伤之词,即已颇见水准,在此附录两首: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总的来说,其词以抒情为主,风流蕴藉,用语真切。
比如以下这首闺怨名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曾被李清照反复点赞: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而另一首《蝶恋花》,上半阕自设问答,形式极为新颖,被梁启超推崇为“文前有文,如黄河伏流,莫穷其源”: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当中,也不乏描绘男女相思慕恋的爱情词作,如以下这首朴实自然、饶有韵味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史学方面,他负责编撰了著名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更是其耗时近20年以一人之力独自完成。在二十四史中,以一人之力主持编撰两部史书,乃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此外他还是著名的经学家,对《诗经》《周易》《春秋》皆有深入研究;更是金石学的开山鼻祖之人,所著《集古录》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退休后的花甲之年他亦耕耘不辍,以随笔、漫谈的形式,品评赏析前人诗歌,题为《六一诗话》——
一开我国笔记体文学评论之先河,此后继之而起的历代诗话不可胜数,还有随之衍生的词话、曲话、赋话、文话等文学评论的新体制蜂拥而来,一直绵延影响到近现代……
综合来看,欧阳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之文化全才兼学术巨匠。
一代宗师,可谓实至名归也!
至于其因何能取得如此高远丰硕之人生成就,不惟在其才高,更在其自来立志高远也: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生而为人,如若不想死后像草木鸟兽一样泯灭无迹,则唯有成为圣贤之人,立德,立功,立言,将自己的思想火炬永远传递下去,惟此可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欧阳修毕生以此终极人生意义自我鞭策,出身孤寒却具凌云之志,一生多历患难却始终不改勇者本色,为官以忠,治学以勤,终以一代文宗、政坛名宦、学术泰斗等多重成就当之无愧地位入圣贤之列,光耀百代而垂范千古也。
伟哉,欧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