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上将军衔的开国将军,不仅工作经验丰富,同时他们还是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王震与乌兰夫是唯一两位任职国家副主席的开国上将。

在总参谋部任职的杨成武,黄永胜,杨得志,成为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与韦国清是唯一两位,任职总政治部主任的开国上将。

在地方任职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杨得志。这四位上将的任期时间都超过了20年。

成为某个军种或者兵种的首任司令员的开国上将有刘亚楼,王震,陈士榘,周士第,陈锡联。

以上这些开国上将,在建国后的任职情况都很好。

然而,还有两位开国上将,是属于起点高,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二人的任职情况却不是很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位上将李聚奎,可能大家对此人有点陌生。如果提到杨得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没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聚奎就是杨得志将军的顶头上司。当时的李聚奎是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而杨得志就是红一师红一团的团长。

要知道,当时的红一师可是中央红军的尖刀,李聚奎能够成为该师的师长,说明他的战术指挥能力比较突出,要不然,怎么能够成为中央的主力红一师的师长。尤其是在长征途中,由李聚奎领导的红一师成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部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机关,逃出敌人的包围圈。为此,李聚奎赢得了将圣的美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3年,就能够任职中央主力红一师师长。足以可见,李聚奎将军的起点非常高。但是,李聚奎将军的后期发展比较缓慢,被曾经的下属杨得志超越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是华北战场上的主力战将,任职第二兵团司令,第19兵团司令。而此时的李聚奎投入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负责第四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任职后勤部第二部长。

这样一比较,解放时期的李聚奎,并没有像他前期那样,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主力战将,反观此时的杨得志绝对是军中骨干。

因为,在解放时期担任的职位不高。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的任职也不是很理想,主抓后勤建设,任职后勤学院院长,石油部部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位萧克,他的起点是非常高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职红六军团的军团长,是中央红军的主力战将,后来又成为红二方面军的骨干,任职副总指挥。

按理来讲:这个级别在新中国成立后,是达到了授予元帅军衔的标准。

要知道,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林总,彭大将军,还有贺老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任职军团长。更何况,萧克还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手底下走出了一大批开国上将。而他的搭档王震,在建国后的任职就要比萧克好一点,是党,政,军的重要领导人。

在抗战时期,萧克的任职也不低,担任120师的副师长,是属于八路军的骨干成员。想必大家都知道,八路军另外五位正副师长,在建国后的1955年,全部获得了元帅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点堪比元帅的萧克,在新中国成立后,是获得了上将军衔。而且在57位开国上将中,他的任职也不是最好的一位,比不上曾经的搭档王震。要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可是任职过国家副主席的开国上将,是80年代我国的重要领导人。

虽然,萧克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成为党军的重要领导人。但他在文学方面,打下了一片天地,先后编写《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中华文化通志》,《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浴血罗霄》等文学作品,其中,《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