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做个体教培老师,自身一定要有很好的质量。否则再多生源给你,也会马上玩完。所以第一是要能保证教学质量。第二是情商要高,能够让家长给你介绍,包括自己在拥有第一批生源之后要维护好。生源和质量,这两点缺一不可。」在谈到对打算进入教培行业的教师有什么建议时,辞掉从事六年公立高中编制工作、转向个体教培的凉秋有了上述回答。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传统的大型培训机构面临转型压力,也让个体教培老师站在了职业发展的新十字路口,面对外界的种种声音,有人选择转身离开,而有的人却更加坚定地扎根其中,在他们眼里,教学质量成为了自身立足的底气,足以应对万般变化。近日,多鲸对话两位在变革中依然坚守并持续成长的个体教培老师——苏苏和凉秋,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这一群体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与应对策略。

以下是两位老师基本情况:

苏苏:女,从教于英语科目,商务英语专业,县城老家从事教培行业5年。

凉秋:男,从教于数学科目,211数学师范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圳在编老师六年,去年辞职进入深圳私立学校,周内私立学校教书,周末家教培训。

苏苏的故事充满了转折与坚持。五年前,她还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摸索,尝试过多个领域。那时,由于丈夫在长沙从事工程行业,苏苏便跟随他到了长沙,但并未找到心仪的工作。回到县城老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教培行业的招聘广告,商务英语专业的她便决定投递简历,从此开始了英语教培生涯。目前,成为独立老师已经第二年。

苏苏选择教培行业,是被其前景所吸引,同时也看重了时间上的自由,以及对家庭的照顾。她坦言,在网上有时会感受到外界对教培老师的不尊重,但她并不在意,因为坚信自己的选择。

苏苏的教学风格注重实效,她每周四、周五都会备课,经常逛书店寻找合适的教材。她特别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查漏补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苏苏看来,教学质量永远大于学生规模,她认为只有教好现有的学生,口碑才能稳定。

生源获取方面,苏苏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宣传推广。「我除了朋友圈,没有发过任何一条群消息,或者社会招生。全都是老带新学生介绍,我对于资源上现在没有什么困难,因为的一个人上课时间已经排满了,一个人没法分身。」依靠老带新的方式,通过学生介绍来获取新生源,苏苏现在上课的时间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每学期的学生数量稳定在20人左右,这个学期达到了22人。

从事第二年独立老师,苏苏月入过万了,她说:「在培训机构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K多。收入有很大的进步,以前有过7-8k一个月的工作,但是那是以月来计算,如今可以以天来计算了,时间上比较自由。」

谈到收费标准,她说是根据人数和课时来定的,不会高于市场价,而是保持适中。

她没有使用过技术工具或线上教学手段,目前只有2-8人班不等的线下课,在她看来,这种方式更能保证教学质量。

关于未来,苏苏有过扩大教学规模、打造个人品牌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她觉得开培训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自己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不确定是否能找到同样负责的老师,所以干脆不进行尝试。苏苏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非常满意,她认为对于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女性来说,现在的状况是最好的了。

谈到「双减」政策,苏苏确实认为这一政策对整个教培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政策出台后,很多像她这样的个体教师涌现出来,而机构则流失了很多学生。苏苏对教培行业的未来持开放态度,但她并不关心行业的转型趋势,更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教学服务。

苏苏赞同教培行业未来可能朝着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发展。她摆正好自己的心态,认为自己只是做服务的。同时,她也给打算进入教培行业的老师们提出了建议: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专研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关心学生的成绩,并与家长多沟通。

对于教培行业的当前竞争和未来趋势,苏苏认为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未来的挑战可能来自于如何保持教学质量与规模的平衡,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和政策的变化。苏苏坚信,只要坚持做好教学服务,就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作为一个曾在体制内深耕多年的教育者,凉秋在去年勇敢地踏出了自己的舒适圈,选择了教培行业作为新的起点。

读研时,凉秋涉足了家教中介,给自己积累了招生经验。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在编老师,在深圳的教育体系中稳扎稳打了六年。但生活的压力让他决定辞职,投身教培行业。

他坦言,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仅凭老师的工资收入虽然能够负担起房贷,但压力依然不小。

凉秋直言外界对教培老师存在误解,一些人认为这些老师在公立学校没有「铁饭碗」,所以才选择了教培行业。「很多家长其实都是这样认为的,确实有很多教培老师也是这样的。但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培老师,他可能是不愿意在体制内,然后更愿意自己出来在外面闯。」谈到背后原因,凉秋认为在体制内只能做到「旱涝保收」,相比下来,独立出来做做教培的收入显得更为可观。

关于收入,凉秋表示,与过去相比,他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刚从体制内出来时,他也经历了艰难的起步,还好指挥凭借自己的教学实力和招生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凉秋分享,「今年也比去年收入高,其实我去年一年(收入)只有30多万,但是我今年是第二年,目前为止至少是有60万,现在一个月就能有5万多。」他强调,教学质量是吸引和留住学生的关键,也是提升收入的根本。

目前凉秋只做精品的一对一教学,收费在1000到1500两小时之间。「我基本上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会跟家长说这个学生我能带到什么水平。所有家长费用都在1000到1500两小时之间,这是暂时的,但是明年开始可能要收到1500往上两小时。」

未来,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凉秋可能会发展一对多教学。

在教学方面,凉秋始终坚守「质量为王」的原则。他深知只有教好学生,才能赢得口碑,进而吸引更多生源。

「我可以跟家长保证效果,说我能把孩子提升到什么地步,要是愿意让我教,我可以给他教到什么地步。最差是什么地步,下限是什么,上限是什么,我都会跟家长说明白。上两节课,就可以摸清楚每个学生跟着我后面能到什么水平。」因此,他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做题、总结经验,以确保每堂课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他坦言,自己更偏重教学质量,但拓展学生规模也很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利用自己过去的资源和招生经验,结合现在的教学实力,凉秋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强调,招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学生、提高续费率,这需要老师在教学和服务上不断下功夫。

对于授课方式,凉秋并不拘泥于传统。他尝试过线上教学,发现效果与线下相差无几,「但是有一点就是网上收费确实收费不高,当时只有300块钱一个小时。同时有些学生要等到上完晚自习才来上课,10:30以后上课我感觉对我身体也吃不消,费用也不是很高,所以后面就没上了。」考虑到线上收费的局限性和对身体的影响,再加上因为地处深圳,费用相对来说比较可观的,所以凉秋目前更倾向于线下教学。

但他也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或运营效率,他非常乐意尝试。「AI之类的,我目前没发现,但如果有(合适)的话我可能也会用,只要对教学有帮助,我愿意去使用。(如果)它(需要)付费使用,我也是愿意的,只要能提高学生成绩。」

关于未来扩大教学规模、打造个人品牌的计划,凉秋给自己的一个定义是,如果每年赚不到100万,他就不太会去尝试。「如果每年(收入)能够超过100万的话,我可能就会开始弄辅导班,也会开始拓展其他的科目,但是可能在两三年以后。这一两年我还是要先积累自己的生源,先把自己的教学先稳住,再开展其他的。」但他表示,个人还是倾向于在学科教学类的赛道上坚持。如果以后开展的话,也会弄数学、物理、英语这几个学科,开设的话也是以高中为主,暂时没有向素质类非学科转型的想法。

面对教培行业的未来,凉秋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教培市场的空间。「我觉得教培个体老师教培行业它会一直存在。未来这个行业只要有学生,有学生哪门学科弱,就需要去补,去提高,就需要去辅导班或者找教培老师。」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家长教育观念变化等,但凉秋相信,只要教学质量过硬、口碑良好,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苏苏和凉秋的故事是教培行业中众多个体教师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坚守教学质量与服务的初心,就能够在变革中立足并取得成功。未来,教培行业形势或许更加复杂,但无论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