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新民

第十一、十二届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今年刚好是吕新民来到西藏阿里工作的第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新民(右二)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左左乡郎久村调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与基层政协委员和群众座谈。(温凯 摄)

1984年3月,18岁的吕新民从格尔木出发,历时近20天,终于抵达了阿里地区首府所在地狮泉河镇。

那时的阿里,荒凉贫瘠、气候恶劣、人迹罕至,狮泉河镇里只有寥寥几栋党政机关的办公用房,连一条硬化路都没有,出城便是无人区。

看着眼前的这番场景,青年吕新民没有退缩,反而坚定了一个信念:既然来都来了,就干出一番事业再说。

这一干,就是40年。

当年红柳笑春风

四十年来,吕新民先后在阿里地区的十多个岗位上历练过,任劳任怨。

参加工作的前十年,吕新民一直在阿里地区劳动人事局和地区计划经济委会工作。这期间,与同事们一道完成了全地区干部职工工资改革这样的大事。1995年他开始担任行署副秘书长,在服务3名副专员工作的同时,每年还要写出数万字的工作总结和材料。“那段时间我开始接触到全地区的工作,也是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阶段,学习到了金融、电力、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吕新民说。

接下来,吕新民去日土县当了2年县委副书记,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后,1998年他开始担任地区计划经济委会副主任,并且作为项目法人,实施了三项改变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重点工程。他和同事们先是完成了狮泉河城区12公里的道路硬化,让阿里的干部群众再也没有“出门一身土”的担心;随后启动了阿里广电大楼的建设,这栋藏式风格、造型美观的大楼时至今日仍然是狮泉河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而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

曾经,狮泉河镇附近有过一片方圆50公里的红柳灌木林,但由于高原气候寒冷、能源匮乏,红柳被当地居民世代当作燃料使用,到吕新民参加工作时,红柳几乎被砍伐殆尽,当地土壤沙化、风沙肆虐。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年下来,沙能堆得跟院墙一样高,常有人走近道直接从沙堆上走进院子,经常能看到装载机清理沙子的场景。”吕新民回忆,当时阿里民间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1994年,阿里地委、行署正式启动了狮泉河镇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前后实施了三期。吕新民是第二期的项目负责人,总投资2371万元,种植红柳、柏杨124万株。

那时候,吕新民没事就往治沙工地跑,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整夜与监理单位、施工技术人员研究施工方案、统筹施工组织。

他说:“党和人民把这样重大的工程交给了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让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历史检验的结果是——狮泉河镇的无霜期从1994年的83天延长到现在的170天,降水量从1994年年均76.5毫米增加到现在的135.3毫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以上,城内很少见风沙。

完成了三大工程后,吕新民又先后履职阿里地区旅游局和交通局局长、行署副专员、自治区驻西安办事处副主任等多个岗位。2016年,在参加工作的32年后,他来到阿里地区政协担任主席,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

此时,他当年亲手种下的红柳已经一人多高,绿荫绕城,随风轻摆。

履职依旧为民情

健全机构设置以提升履职能力,是吕新民担任政协主席后办的第一件大事。

阿里地区政协成立于1960年,此前50多年里没有设立过专委会。经过吕新民的多方争取,在阿里地委和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成立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法制、民族宗教文化文史提案和教科卫体3个正县级专门委员会。此外,吕新民争取了资金,建设政协委员党建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项目,为各级委员学习交流、开展活动提供了平台。

“现在有了党建活动场所,大家都愿意过来参加各种活动,互相交流工作和学习体会,增进了感情,凝聚了人心。”医药界委员普布坚参说。

吕新民担任主席的8年时间里,服务住阿里的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21件,向自治区政协提交提案87件,地区政协累计立案并移交提案352件,全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办理和答复,为阿里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应有贡献。《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关注西藏干部群众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被国家卫健委采纳,《关于藏中电网尽快向阿里延伸的提案》《关于提高边民补贴标准的提案》《关于尽早规划新疆和田至阿里狮泉河镇修建铁路的提案》等事关全局和民生的提案,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纳。其中,吕新民提交的《关于加大阿里岩画普查与保护工作力度的提案》《关于鼓励边民长期安居边境一线的提案》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政协优秀提案。

在吕新民的主持下,近年来,阿里地区政协共编撰《阿里婚俗民歌》《译师仁青桑布列传》等13本书籍,启动了《阿里古城堡遗址》编撰工作,多方面、多视角挖掘阿里厚重历史、深厚文化、淳朴民风;形成了《阿里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数十份,提出意见建议上百条。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履职宗旨,建言资政促发展,积极助推新时代新阿里高质量发展。”来政协这些年,吕新民一直是这么做的。

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眼中,吕新民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的领导干部,相反,很多事情他都会率先垂范。

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走进基层和群众家中,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社情民意,并形成相关的提案或报告。

这些年,吕新民参与调研或亲自撰写的提案、调研报告和信息累计超过30篇,被评为自治区政协优秀提案的《关于加大阿里岩画普查与保护工作力度的提案》,就是他与一名从事岩画研究工作的朋友深入交流,又赴阿里日土、札达等县实地调研数次后撰写的。

在吕新民牵头开展的地区政协讲好“委员故事”“阿里故事”活动中,他借助自己从事过交通工作的优势,撰写了《天上阿里不再遥远——我亲闻亲历的阿里交通发展变迁》一文被《西藏政协委员故事》转载。

兼任阿里杰玛央宗河河长的吕新民,将近几年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生态环境保护上。为此,他提出了“无废城市管理”“各部门联动参与生态保护”等观点和建议,而他上报的《关于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中争先锋的思考》,还被评为西藏政协2023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就在带队参观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时,吕新民又发现了一处废水排放问题。参观结束后,他送走参观者,又折返回去找相关部门了解详细情况。

四十年时光过去,但吕新民的内心深处,还是当初那个18岁时来到阿里的青年。唯一不同的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变得更为深沉。

通讯员:温凯

文字编辑:李京

新媒体编辑:杨明珠(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