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各电视台推出一批反映建国前后各条战线英雄人物的电视剧,而其中,时至如今来看,尤以《亮剑》和《潜伏》最令人印象深刻。

而这两部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亮剑》中李云龙曾俘虏一国民党师长常乃超,对方混迹在士兵队伍中,一开始李云龙也没察觉,后来在一众俘虏的跑步队伍中,李云龙一把揪出了这个落后于士兵的师长。

而等到全国解放,李云龙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却发现当初那个被自己俘虏的国民党师长成为了军事学院的教官。

李云龙坐在台下,反倒成为了人家的学生,一向桀骜不驯的李云龙于是拉上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故意起哄,搞得常乃超下不来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后来李云龙结束军事学院的学习,进行毕业答辩的时候,还多亏常乃超的帮忙点拨,李云龙的演讲才赢得了满堂彩。

而和李云龙一样,《亮剑》中的这位国民党师长常乃超,在历史上同样有原型。

他便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步兵科的原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元直。

1909年,王元直出生于湖南长沙。

从长沙文艺高中毕业后,他便考入黄埔第六期第一总队步兵前三大队,1928年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耀湘

和王元直同期的黄埔六期学生还有诸如廖耀湘、戴笠、罗瑞卿、陈伯钧等,其中,王元直的晋升之路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元直先是分配到了地方派系的一支部队,历任排长、营副、少校团副等职。这期间,尽管从职务上来说,王元直是升职了,但他手里并没有兵权。

于是在1931年,王元直去到了广东,投入到“南天王”陈济棠麾下,任独立旅参谋。

同年,王元直又进入到中央陆军工兵学校第一期学习,并在次年毕业后任军政部交通兵团第二团汽车分队队长、战车营第二连少校连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12月,王元直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到这时,从王元直的军事教育和职业生涯经历不难看出,他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经验。

抗战全面爆发后,从陆军大学正则班毕业的王元直去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担任中校参谋,后又升至上校参谋长、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王元直的黄埔同学廖耀湘早已升至师长,1941年又被蒋介石选中入缅。

所以说和同期相比,王元直前期的军旅生涯确实算不得出彩。

不过就在1942年,时任暂编第九军第三十四师第一团团长的王元直参加了著名浙赣会战,尽管在此战中,王元直所在部队并不属中央军嫡系,王元直本人也没有在此战中立下多大战功,但就在此战后,王元直所在暂编第九军迎来整编。

1943年,暂编第九军3个师全部被编入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军“王中之王”的18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军军长陈诚,起初十八军只有一个十一师,因为部队番号“十八”合起来正好是汉字的“木”,而“十一”正好是汉字“土”,陈诚的“土木系”成为由此而来。后来陈诚不断扩编,18军的规模日益庞大,以18军为骨干的“土木系”成为国民党军界中实力最大的集团。

而王元直以及所在部队就是这样被扩编进18军的,当时暂编第九军第三十四师被编入18军后,师营以上军官经历大换血,几乎全部换成了土木系的老人。

原本王元直也难逃被优化的命运,结果恰巧在这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赵秀昆。

赵秀昆早年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和王元直既是陆军工兵学校和陆军大学的老同学,又是老同事。所以当时担任18军18师少将参谋长的赵秀昆得知王元直的情况后,当即为王元直作保,使王元直顺利留在18军,正式加入了土木系。

这在旁人眼中,实属天大的运气,因为据说当时国民党军校的毕业生宁愿到18军当排长,也不愿意到一般部队当连长,可见18军名声之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元直也就是在正式加入18军11师后,迎来了人生的腾飞。

1943年5月,18军参加鄂西会战,在这次会战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当时守卫此要地的正是18军胡琏的第11师,深受胡琏赏识的王元直也参加了此战。

此战中,11师全体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汗马功劳,战后不久,11师师长胡琏即因功升任军长,11师副师长杨伯涛升为师长,王元直升为副师长,同年5月又晋升陆军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琏

同年11月,作为国民党军嫡系主力的11师得到了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待遇,师部直属炮兵营改换美式75毫米口径山炮,团部配备直属战车防御炮连,营部配备迫击炮排,连以下则配备轻重机枪甚多,士兵使用美造卡宾枪、汤姆式冲锋枪,如此一来,使得战力大幅提升。

很快时间来到1945年,抗日战争中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也就雪峰山会战),原在湘北的18军奉命到湘西集结,全副美械装备的11师作为18军的先头部队,在杨伯涛和王元直的带领下,以一日约40公里的行军速度,赶赴湘西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元直指挥11师32团一举袭取山门,俘敌20多名,缴获日产大洋马300余匹和其他武器辎重,中国军队取得空前胜利,日军经此挫败,从此在中国大陆一蹶不振。

湘西会战成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唯一使日军彻底溃败的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胜利结束后,美国政府授予王元直一枚勋章。日军投降后,日军第一一六师团长在投降时将所佩战刀赠送给在山门打败他的王元直。

凭借接连在鄂西会战和湘西会战中的不俗表现,王元直就此走向了个人军旅生涯的巅峰。

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后,1946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开始根据协定进行裁军整编。

由于协定中只规定国民党保留90个师,而未限制人数,蒋介石于是制造裁军假象,投机取巧,将军整编为师,师整编为旅,实际兵力并没有改变,18军因此变成整编11师,11师为整编11旅,王元直任整编第11旅副旅长

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整11旅加入围攻解放军中原战场的战斗。

此后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整11旅先后多次与解放军对敌,巨野战役、南麻战役、曹县战役以及睢杞战役,整11旅胜多负少,一度给解放军造成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在巨野战役中,我刘邓大军出动上万人,包围王元直麾下一个团,激战数日,最终以牺牲一名旅长、损失2000余人的代价才换来了歼敌3000人的结果。

睢杞战役中,整11旅更冲破我华野重重阻击,迫使华野撤走。也就是此战后,整编第11旅恢复第11师的番号,王元直任师长。

这时的王元直军事生涯一帆风顺,但他更难得保持着清醒,在同刘邓大军以及陈毅、粟裕率领的华野交手的过程,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双方的差距,认识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对国民党的前途感到悲观。

他在日记中不止一次写道:

“我军指挥官能力低劣,实非陈毅与刘伯承可比。”
“兵贵神速,不尚巧迟,如国军者,可谓拙而迟矣,安能制共军哉!”
“闻此次我部不能休息一天,又折转向西南开此种运用,徒疲劳消耗兵力,于大局不知有何裨益?‘攻其所必趋,趋其所必救’,使国军处处被动,追随敌人。刘伯承之运用,深合《孙子兵法》,有人谓刘伯承指挥国防部,信然不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战场上的局势果然也如王元直所料,整编11师尽管骁勇善战,擅长防守,但其战斗作风趋于保守,进取不足,再加上国民政府腐败加剧,蒋氏王朝难逃覆灭之命运。

1948年11月4日,淮海战役爆发,王元直率部赶赴淮海战场,最终在双堆集附近被我几十万大军包围。

被围期间,王元直曾向解放军发起反击,先后夺回前周庄、后周庄、小周庄、大宋庄、小宋庄、顿庄等地,但最终还是在被围二十多天后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火力范围内。

后11师掩护胡琏成功突围,但随即被打散,王元直在突出重围十余里后与部队失散。

此时的他已经心如死灰,原本欲吞食安眠药自杀,结果被解放军救起俘虏。

而这成为了王元直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不同于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大多数国民党高级将领,王元直被俘后,解放军将他送往江苏解放军官总团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王元直本人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他接受改造的积极性,王元直从江苏解放军官总团结业后,即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员。

1950年10月,刘伯承在南京筹办军事学院,王元直又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教授会教员组组长。

从这段经历来看,王元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亮剑》中常乃超的原型。

在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期间,王元直一门心思投入到最擅长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中,培养了许多解放军的优秀指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王元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军事学院基本系第四期毕业证书。

次年,王元直又被委任为军事科学研究部军事史料研究处中校研究员。

此后一直到1970年,王元直正式退役,回到湖南老家,开始了务农生活。

1987年,王元直移居上海海军第三干休所,1989年又当选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1994年,王元直在上海病逝,享年85岁,自此结束了曲折而又完满的一生。

素材来源:
[1]商豫.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兴衰录[J].军事文摘,2021,(15):64-69.
[2]马昌法.中国抗战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J].党史纵横,2012,(03):48-49.
[3]《晚年忆往话生平》—赵秀昆将军回忆录
[4]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9月,第52-53页。
[5]丁剑主编:《安徽掌故》,黄山书社,1990年4月,第30页。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