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梦之一的“罗含吞鸟”,乃是唯一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梦,就连诗圣杜甫都曾吟诗赞颂。这个故事广为人知,甚至能让人背诵如流,许多名人的故事都难以企及此等影响力。然而,罗含本人的名气似乎与其传奇故事相比稍显逊色,但这一故事却成为老幼皆知的文坛趣事。罗含极具文化内涵,几乎可以说是文化的化身,如此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
罗含极有可能是湖湘文化的开山鼻祖。在他之前,湖南忧国忧民的代表人物仅有屈原,连贾谊都处于罗含之后的年代。梳理湖湘文化脉络,罗含无疑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一些人在讲述湖湘文化起源时,却绕过了罗含。这种学术风气必须扭转,若不提罗含而谈湖湘文化起点,至少是不负责任的。罗含不仅因一个梦而享誉全国,成为文化符号,更因其散佚的山水散文堪称湖湘文化最早的代表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各类书籍引经据典的佳作。
可以说,早期湖南描述任何名山大川,都要以罗含的《湘中山水记》作为注脚,即权威注释。享有如此规格的唯有罗含。这样一位湖湘名人、东晋文化巨匠,却未能成为当今学术界的湖湘代表人物,实在说不过去。罗含无疑是湖湘文化起源的真正代表人物,他比宋代的周敦颐早了一千多年,更比魏源、曾国藩等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早了许久。
在晋代,罗含可以说是与陶渊明并驾齐驱的两大文化名人。陶渊明凭借一篇《桃花源记》影响后世,罗含则因“罗含吞鸟”的故事让人铭记。这是众人皆知的故事,唯独学术界在纵论湖湘文化起源时,将罗含抛诸脑后,这有违历史事实。罗含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影响深远,只是一直缺少应有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他的家乡湖南耒阳,对他的研究和考证都相对滞后。幸亏近年来有罗含文化研究会,但始终缺乏官方的有力支撑,多少显得有些孤掌难鸣。
耒阳民间对罗含的重视与日俱增,但却未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其观点也难以付诸实践。例如建设罗含公园的动议虽有几次,却迟迟不见行动;打造罗含主题诗词公园,也只是听闻呼声却不见实际行动,就连在高铁站的顺湖公园建一座罗含雕塑,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作为罗含的故乡,虽然召开过几次有影响力的罗含学术研究会,但在行动上仍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罗含的文化价值。
罗含的文化价值若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对湖湘文化而言是一大损失,尤其对他家乡耒阳的旅游产业来说,更是一大短板。文化的价值是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相比湖北、河南争夺孔明的故乡,山东有人做潘金莲的文章,这些地方都是为了发展旅游产业,而罗含这块文化璞玉却未得到应有的开发,着实令人惋惜。
罗含的文化价值不仅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与其哲学家、山水散文家、一代廉吏的身份也不相符。一个名人,特别是文化名人,并非每个地方都能拥有,他们依托文化底蕴而生。耒阳作为千年古县,文化源远流长,诞生罗含并不令人惊奇,而呵护与打造一个文化名人,却是任重而道远的使命。耒阳拥有罗含,是文化厚积薄发的根本。相信随着旅游产业的受重视以及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阳的召开,罗含这个文化品牌一定能得到更多部门的认可。
来源:风说尔情
免责声明: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