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名头,千年以来一直都是清官的代表。
包拯这位来自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从来没有办过一件昏案,帮助了无数人伸冤。
而包拯的年俸有18000贯,按理说,这笔钱在当时足以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
可为什么包拯一辈子过得如此简朴?他将这笔俸禄用在哪了?如果换算到今天,这18000贯究竟值多少钱?
时值秋季,河岸两旁的杨柳随风摇曳,惠民河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一位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站在河畔,眉头微皱,目光沉静。
他就是包拯——被百姓称为“包青天”的清官。
此时的包拯正为河岸的堤坝问题而奔走,他发现一些达官显贵私自圈占了百姓的土地,甚至肆意修筑堤坝,导致河水泛滥,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百姓们的怨声载道传入包拯的耳中,他立即展开调查,发现问题背后牵扯到不少朝中权贵。毫不畏惧的包拯将他们伪造地契的罪证一一呈交朝廷,最终拆除了这些非法建筑,恢复了惠民河的原貌。
百姓们无不感激,纷纷聚集在包公府门前送上锦旗、砚台,企图以此表达感激之情。包拯却没有接受任何馈赠,转身就将这些礼物退了回去。
包拯的年俸是18000贯,这在北宋时期算得上是高薪。可包拯的生活却与这份高薪并不相符。
根据史料记载,包拯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家中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连日常穿的衣物也极为普通。
如此高的俸禄,他究竟都用在了哪里?
有两种说法流传至今。
第一种说法是,包拯将大部分的俸禄捐给了穷苦的百姓,自己只留下一小部分用作日常开销。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这18000贯并不仅仅是包拯个人的收入,而是包括了整个开封府衙门所有职员的薪资。
包拯把这笔钱合理分配给了下属和府衙中的其他职员,自己只拿了应得的那一部分。
无论哪种说法,包拯的清廉都不容置疑。他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也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即便是那些名贵的砚台,他也一概拒绝。这种廉洁的作风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贯穿了他的一生。
那么,包拯的18000贯到底值多少钱呢?
北宋的货币单位是“贯”,一贯相当于一千文钱。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一文钱能买一碗面或者一斤普通的蔬菜。
换句话说,18000贯相当于1800万文钱。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按今天的物价来粗略换算,假设一碗面条大约为10元人民币,那么1800万文钱相当于1800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包拯的年俸在今天可能相当于1800万人民币,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但即便有如此高的收入,包拯依然选择过着简朴的生活。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官员大肆收受贿赂、过着奢靡的生活相比,包拯的生活方式堪称“清贫”。
他不愿利用自己的权力去谋取私利,甚至在他担任端州知府时,拒绝接受百姓送来的砚台,严格控制进贡的数量,不多拿一块砚台。
这一份自律与清廉,让他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
包拯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年轻时,他曾因为要孝顺年迈的父母而放弃了知县的职位,直到父母去世后,才重新出仕。
38岁时,他被任命为安徽天水县的知县,后来调任广东端州做知府。端州以出产砚台闻名,历任知府大多从中牟利,但包拯却毫不动心。他不仅严格按照朝廷规定控制砚台的进贡数量,还拒绝接受任何馈赠。
包拯的清廉不仅体现在拒绝贿赂上。他还敢于直言进谏,弹劾朝中的权贵,无论对方有多大的权势,他从不畏惧。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他弹劾了宋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家人,尽管张贵妃在朝中地位极高,宋仁宗最终还是采纳了包拯的意见,处理了相关问题。
除此之外,包拯还七次弹劾一位叫王逵的官员。
王逵在任职期间贪污腐败,搜刮百姓的财产,导致民怨沸腾。包拯毫不留情,多次上书弹劾,即便王逵通过行贿得以复职,包拯依然持续弹劾,直到王逵彻底被罢免。
这种铁面无私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塑造了他在历史上“铁面包公”的传奇形象。
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曾主导过一次惠民河的整治工作。
惠民河两岸原本是百姓的居住地,后来却被一些达官显贵强占,私自修筑堤坝,导致河水泛滥,淹没了大量民房。
面对这一情况,包拯展开了彻底的调查,查处了那些权贵伪造地契的事实,并将他们的罪行呈交朝廷。
最终,这些非法堤坝被拆除,惠民河恢复了原貌,百姓们的房屋得以重建。
这次整治惠民河的行动,不仅展现了包拯的公正与无畏,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百姓们感激包拯的帮助,纷纷送上礼物表示感谢,但包拯一如既往地拒绝了这些馈赠。他说:“为官之道,清廉为本。若我一味收受贿赂,百姓的疾苦又有谁来替他们解决?”
可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尽管包拯的官宦生涯十分出彩,可他的家庭生活却并不顺遂。
他的第一任妻子李氏因病早逝,没有留下子嗣。第二任妻子董氏出身名门,贤惠孝顺,帮包拯打理内务,照顾公婆。
可惜他们唯一的儿子早早夭折,董氏一度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难以自拔。
后来,董氏的陪嫁丫鬟孙氏成为了包拯的第三任妻子,终于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延续了包家的香火。
这些故事固然带有些许传奇色彩,但真实历史中的包拯同样是一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官员。在他治理地方和审理案件时,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他的“铁面无私”不仅仅是民间传说中的形象,更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正义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