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吸引人的要算青铜面具与戴着青铜面具的铜人雕像了。粗粗看去,无论是面具还是雕像,它们的面容长得都很相似,这些人到底是古蜀文明里的什么社会成员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厅掠影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他们的形貌虽然相似,但是细节却又大不相同,这些差异说明,他们的文化内涵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大家看过英国国王加冕仪式的视频或者照片,我们一下子就能通过服饰和站位一下子发现英国国王是谁。这说明,地位最高的人,通常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能让人一眼识别出来。我们也可以推测,在古蜀文化的众多面具中,最大的那些,很有可能代表的就是最为“至高无上”的一类人。

比如,这张青铜大面具宽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131斤,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如此庞大的面具,大抵是放置在某处用来祭拜的礼器。大面具宽颐广额,眉、眼、鼻、唇巨大,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正视面具可以看到它的嘴角微微扬起,双眼垂眸,像一名博古通今的老者,又像一名世事洞明的预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铜大面具(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下面这一张金面罩是目前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面具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件。他的眉眼镂空,纹路大体与青铜大面具一致,造型威严神圣。单独出土的金面罩应为青铜头像剥落下来。虽然目前没有文献记载金面具的具体含义,但是金作为自古以来稀有且华丽的贵金属,一定将此类古蜀人赋予非凡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面罩(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些其他的铜人面具,这些面具可能是因为生产年代不同的原因导致拥有各式各样的颜色。他们的脸型略显差异,耳朵也是有大有小,有的在正面就能清晰地看到耳朵上的花纹,有的却只能绕到侧面去欣赏。他们的整体形态都与青铜大面具相统一,但大小的不同以及眉眼间细微的变化,却让我们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是同一类人,正确的答案还需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厅中各类面具组图

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还发现了更为艺术性的面具。比如,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3张纵目面具。面具眼球突出,双眼斜长,耳朵向外伸展,从鼻梁到额头上带有约70厘米高的卷云形饰。其夸张的造型,让人联想到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古蜀王蚕丛或神人烛龙。《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山海经·大荒北经》写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北大考古学家孙华教授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要创造,艺术品会有很大程度的夸张、变形。三星堆的铜人像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是模式化、程式化的艺术创作的结果。”所以,这种样式的面具,很有可能是古蜀人心目中最理想化的面容或者是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想象。

虽然三星堆考古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文字的缺乏和其他种种原因,古蜀文明的面具到底承载了哪些信息还不完全为我们所知。不过,随着科学技术与考古手段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古蜀文明的面具文化内涵一定会详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Tips

由国家文物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承办,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岳阳市博物馆、雅安市博物馆共同协办“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了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265件(套),分为“发现三星堆”“解读三星堆”“定位三星堆”三个部分,带领观众逐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图 | 陆佳欣

作者 | 杨逸尘 陆佳欣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