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坐稳天下后,大方地对张良说:“子房,你功劳最大,朕封你为三万户侯,全国上下地方随你挑!”刘邦以为张良会感恩戴德,没想到,张良却连连摆手拒绝道,“这万万使不得,臣实在是受之有愧!”
这是刘邦未曾想过的回答,要知道他先前给其他人封赏的时候,都没有被这么直白的拒绝,然而到了张良面前,给了他这么大的赏赐,结果却被婉拒,这实在是令他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其他人跟着他打天下,等到最后心里面没有几个不想加官进爵,要不然跟着他干这么久干什么。
张良一眼就看出刘邦的疑惑,他恭敬的表示:“想起当年和陛下相识,后来陛下能听取臣的建议,臣就非常感动,只要将当初相识的留县赐封给臣,臣就心满意足了,万万不敢接受这三万户。”
张良一番掏心掏肺的回答,让刘邦听后,大为感动,有几个臣子能像张良一样,为他出谋划策打天下,却不求更多的封赏,最后特封他为“留侯”。
其他大臣心中可能感觉张良傻,放着好好的三万户不要,打什么感情牌,他们却不明白,这正是张良的高明之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面对高官厚禄的时候,能够面不改色,直接拒绝,张良就能,这也是他能安稳活到最后的原因。
刘邦一个地皮无赖,能夺得天下,靠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因为身边有“三杰”的存在,萧何是后勤部长,张良是顶级参谋,韩信是高级将领,三个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萧何和刘邦关系深厚,从最初就陪在他身边,帮他处理一切后勤事务,可以说是他最亲信的人之一,然而刘邦称帝后,萧何即便在如何尽心尽力,却仍遭到刘邦的疑心,后来甚至要靠“自污”来毁掉自己在百姓中的形象,才让刘邦放下心来。
韩信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将大部分技能点点到领兵打仗上,政治敏感度几乎是小白的家伙,本来作为帝王,最忌讳的就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然而韩信却不断的在刘邦的雷区上蹦跶。
刘邦先前被围困在荥阳,韩信不想着赶紧过来救主,刷一波好感度,反而仗着自己拿下了齐鲁之地,想要讨个王来当当。
如此没脑子的行为,气得刘邦对他破口大骂,虽然最后如他所愿,得了个齐王的称号,却让刘邦心里面愈发不是滋味,最后用计将其除掉。
反观张良,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就安生呆在他的身边,没有过自己的私心,反而因为刘邦愿意信任自己,而加倍的为他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刘邦拿到想要的帝位,天下初定后,他就开始渐渐退出政治舞台,称病闭门不出,刘邦此后做的决策,他都很少参与其中,尤其是对皇室里面的明争暗斗,更是不插手掺和。
后来,刘邦宠爱戚夫人,连带着其子都深受他的喜欢,反而对跟着自己从小吃苦的刘盈,愈发看不顺眼,感觉这个儿子唯唯诺诺,一点都没有他的本事,就想着能够将其废掉,立自己心爱女人的孩子当太子。
吕后本就不满他独宠戚夫人,她堂堂一个皇后,却在后宫被她压在头下,在得知刘邦有这种想法后,更是对他的薄情寡义,恨的牙痒痒,但是当务之急,是要保住儿子的地位。
吕后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只好求助于张良,张良不愿再插手这些皇家里面的事,而且并不是他上前说几句话,就能让皇上改变心意的,只能另辟蹊径。
于是刘邦就像吕后推荐了四位隐士,这几人都是清高之人,当初刘邦想请他们出山,但是都没有成功,如果有这四人在太子身边,刘邦必然会重新看待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张良将刘邦的心拿捏的稳稳的,不出他所料,刘邦看到刘盈身边的几人后,果真改变了想法,认为太子也不是自己想的那般不堪用,居然能收服这四人,于是换太子之事就此揭过。
张良这一生,在完成自己的人生夙愿后,就不贪图名利,退了下来,正是他的这种心态,才让他成功安度晚年,直到离世。
信息来源:《史记·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