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汪精卫,在青年时代因行剌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成为名噪一时的“志士”,孙中山逝世前又作为“总理遗嘱”的起草人而获得国民党内的普遍尊敬。

大革命时期,他是国民党左派领袖;抗日战争初期当上国民党副总裁。

叫嚷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的是他,高喊人人抗战、处处抗战,甚至不惜焦土抗战的还是他。

也就在这同时,配合蒋介石镇压革命人民,投降日寇,帮助屠杀中国人民的也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剧照

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绝妙的反动政治投机分子,典型的汉奸、卖国贼,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1905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民报》创刊后,曾主编《民报》,在革命与保皇的问题上,对保皇派进行猛烈抨击,发表了不少文章,因此声誉鹊起。

1907年至1909年间,革命党人多次起义失败,汪精卫感到非常失望。

1909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以欺骗舆论,维护皇权,于是汪精卫“谋一击清廷重臣,以事实表现党人之决心。”

1910年3月31日夜,汪精卫与喻云纪、黄复生于北京在摄政王载沣每日入朝必经之地的银锭桥埋设炸弹,准备行刺载沣。

载沣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因当时溥仪年幼,摄政王实际上主持一切政务。不料行刺未遂,汪精卫等人于4月16日被清政府民政部警察逮捕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

汪精卫被捕后,自料必死。在清廷民政部尚书耆善主持的审讯中,他慷慨陈词,痛斥清廷侈谈立宪的极端虚伪,指出“其宗旨在于巩固君权”,令听者为之动容,汪精卫作为“志士”的形象,名噪一时。

汪精卫在狱中还写了不少颇具志士气魄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从诗中看,汪精卫慷慨激昂,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而,这豪言壮语,并未能维持多久。在清廷对他实行软化政策后,耆善多次找汪精卫密谈,又改善他在狱中的物质条件,配置单间住房。

这一切使汪精卫对耆善由衷地感恩戴德,并对自己暗杀摄政王的革命行动作了忏悔,终于从狗洞里爬出来,被袁世凯所收买,在南北和议中竭力为袁世凯奔走效劳。

行刺清摄政王未遂的30年后的同一天,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日寇剌刀卵翼下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出笼,汪精卫沐猴而冠,粉墨登场,充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长”,从此在其叛国投敌的可耻生涯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

汪精卫破坏神圣抗战,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群起而攻之。

有人在汪精卫从前在狱中写的那首佳作的每句前面加上两个字,构成了一首耐人寻味的七绝,发表在上海著名的爱国报人朱惺公办的《大美晚报》副刊上: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羨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还有人则把原诗改成:

当年慷慨歌燕市,今日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可怜辜负少年头。

这样一改,把汪精卫这个背叛革命,背叛民族,卖国求荣者可耻的一生,作了如实的记录,收到了竭尽嘲讽的艺术效果。

汪精卫于1944年11月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他死后,在南京一班汉奸走狗的请求下,日本军部特地用“海鹣号”飞机将汪精卫尸体运回南京。

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之后,11月23日,汪精卫尸体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护下,埋葬在梅花山麓,墓壳用碎铜混凝土浇成,非常坚固。

1945年8月14日,日寇投降之后,蒋介石在强大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命令南京某部工兵营将汪精卫坟墓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汪精卫坟墓炸开后,发现棺内除一堆朽骨外,还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其一首是这样写的:

心宇将天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读春秋。

汪精卫在诗中自怨自艾,自知身后被国人唾骂,但还强作镇定,自我解嘲,为自己辩白。

对此,有人写了一首与原诗每句最后两个字都相同的诗,给以辛辣的讽刺,诗日:

梦落东溟万事休,卖国终身积怨尤。莫道世间历炎凉,恶名遗处正春秋。

实事求是地说,汪精卫的文学水平还是有的,文采也好,他的诗在当时也很有名气,然后他的佳作却屡屡被人点染成历史笑柄,主要原因还是其为人实在鄙陋不堪,灵魂太过肮脏。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