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走进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田地里,上百只白鹭、东方白鹳在金色稻浪中飞舞,膏满黄肥的螃蟹在田间游走,还有鸭子往来穿梭除草捉虫,俨然成了义务“田管家”……在这个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里,蟹、鸭、稻和谐共生,有机水稻获得了优质的生长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曾是“一年种一茬,秋后不收啥”的盐碱地。大安市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盐碱地上作物难以正常生长。为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一场针对“白花花”碱不拉的绿色战役在这里持续打响。

今年以来,大安市积极响应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改造盐碱地,昔日贫瘠之地如今已转变为生机勃勃的“米粮川”。

在联合乡万福村,经过精心治理的万亩盐碱地已转变为碧波荡漾的水田。在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新开发的盐碱地块上,经过精心的土壤改良,当年便成功种植了水稻。目前,水稻长势喜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稻田里,农户正忙着除草,确保水稻生长无碍。“鸭稻蟹稻综合种养模式”尤为引人注目,大棚内,近万只鸭雏被精心照料,它们或悠闲踱步,或嬉戏玩耍,“呆萌”可爱。走进稻田,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农户抛洒蟹苗,鸭子畅游田间,与稻苗、螃蟹共同绘就一幅生动的画面,让田间管理“看点”十足。

据了解,鸭子在水稻田间活动轻触稻叶助其成长,螃蟹清除杂草、捕食害虫,鸭蟹粪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者和谐共生,彰显生态智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千士告诉记者,这块稻田是今年新开发的盐碱地,目前长势喜人。田间管理期间,他们采用“鸭稻蟹稻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2017年以来,通过这种模式,每亩水田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造盐碱地,信达公司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物理、生物等手段改造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有效增强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还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王千士介绍,今年他们又成功改良800多亩盐碱地,目前已经超过1万亩,去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他们每多改良一亩盐碱地,就为国家增加一亩耕地,让中国人的饭碗装进更多吉林粮。他们将继续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