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赶碳号科技,编审及统稿 | 侦碳

否极泰来,“牛”来啦,大盘重返三千。

光伏行业、光伏企业仍然在价格战、供需错配的泥淖中苦苦挣扎。在史诗级别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本已“躺尸”的光伏概念股和投资者们,却率先迎来了复苏,有了一些春天的气息。

这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光伏的投资机会,是否已经出现?光伏的投资逻辑,会否发生根本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上证综指历经三个多月的低迷,仅用了三个交易日,终于重返三千。光伏产业指数(931151),从1869.21涨至2.45.14,上涨8.6%,略高于上证综指同期8.4%的涨幅。光伏没有拖大盘后腿,就是一件好事。

那么,光伏的投资机会来了吗?被光伏概念股套牢的投资者是应该借反弹割肉离场呢,还是果断做多挽回更多损失呢?赶碳号不敢妄言误导,今天只从行业基本面谈一些个人的认知。只是作为了解当下行业的一家之言,并不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依据。

0 1 光伏,已回归制造业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伏产业指数月线:2021年8月历史高点5988.16,2024年8月历史最低点1860.58前几天讲过,如果从资本市场维度来回顾这一轮光伏周期,光伏产业指数的高点并未出现在最赚钱的2023年,而是2021年的8月份,那时光伏刚刚开始启动。光伏产业指数截至目前的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24年的8月份——相信这大概率并不是光伏企业业绩最差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认为,光伏企业业绩最差的时候,可能并非是今年的半年报,而是三季报甚至是年报——除非在第四季度出现奇迹,光伏产品价格大幅反弹,企业利润得到全面修复。现在,最多是光伏概念股的情绪底、预期底甚至是股价底,但却大概率不是基本面的底部、业绩的底部。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知。

只能说,长期以来,A股资本市场的逻辑和实业不太一样。现在,机构投资者仍然不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另外基金特别是公募信用正面临破产,市场往往是炒预期,炒情绪,而并非价值投资,并非长期、稳健、可持续的上市公司业绩。现在包括未来很长时间,这样的逻辑可能仍有市场,但至少从今年以来,已经面临重大挑战,或者说往后的路会越走越难。

有必要简单回顾光伏过去三年所走过的路:这一轮周期中,大国光伏,乘着“双碳”东风,承载着能源革命重任,带着“新三样”光环,扶摇而直上九天。在需求侧,过去三年国内市场光伏装机连年翻番,大基地、分布式齐上阵;海外市场能源危机引爆光储市场巨大需求,欧美中东亚非拉遍地开花。然而,在供给侧,光伏终因企业的无序跨界与扩产、资本的无序扩张、个别地方的无序招商,导致供需失衡,行业经历阵痛跌落于尘埃。

相信在三年前,在大多数普通人以及中小投资者的认知里,光伏是一个高科技行业,至少是与高科技沾边的行业。

现在,人们的认知已经在逐渐改变,行业正在回归其本质:光伏的科创属性虽然很强——企业间通过科技来竞争,行业通过科创来驱动和迭代,但在本质上,光伏还是工业制造。更准确来说,光伏是高端制造业,而不是高科技。

再举个例子,半导体也是高端制造业,只不过和光伏相比,半导体行业是国家高端制造业的顶峰、山尖,也是中美科技对决的主战场。所以,从易到难,光伏的对决结果,大家都已经看见。半导体的对决,相信东大必胜,但一定会拉锯很长时间。

最近,多家机构来赶碳号交流时反馈,他们从监管层得到的信号,光伏制造企业IPO纷纷撤表的根本原因,就是监管层越来越以高端制造业的标准来审视拟上市公司。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说,产品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还是同质化很严重,公司业绩能否保持长期稳健可持续、经得住时间检验,还是阶段性的、爆发式的甚至现在已经由赢利转亏甚至亏现金,那就一目了然了。

赶碳号认为,让光伏回归制造业属性,可以让这个行业更质朴、更纯粹,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光伏也好储能也好,产品生命周期长达二三十年。经历这一轮光伏和储能洗牌,有很多企业甚至在一两年后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些产品的质保和售后,由谁来负责、买单呢?

说些心里话,看好光伏的各路神仙们,当然可以继续看好,但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敬畏。这个行业,不能再任由资本肆意挖角技术团队,速生式地打造一批所谓的明星企业,最后谋求上市gejiucai;这个行业,也不能再任由产业招商的热情万千热情错爱于一身,最后却是一地鸡毛。

所以,在这一轮可能的牛市来临之际,我们普通小散,也宜用制造业的眼光来看光伏。这样我们的心态就会不一样,那些包装出来的企业与产业链的中坚力量甚至是链主企业,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我们会一目了然。

0 2 光伏主材虽企稳,洗牌反而进入深水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伏主材已经企稳了一段时间。

根据硅业分会每周数据,硅料实际上早在7月10日就已经稳定了下来。在过去两个半月中,硅料现货价格只微涨过,从来没有跌过。

硅料价格稳定下来,自然就轮到了硅片。在硅料价格稳定下来一个多月后,自8月29日,硅片双龙头经过内部沟通,宣布涨价,至今硅片价格至少也已经稳定了四周时间。

硅片的稳定,客观说有TCL中环的功劳。按照光伏周期过去的规律,经过上半年的洗牌,很多中小企业铁定出局了。但是,这一轮一些二线硅片龙头依旧坚挺,根本原因不但能拿到便宜的电价,而且据说还能直接拿到地方财政的补贴,按产量来每片补贴多少。当TCL中环完成管理层调整与开工率调降之后,双龙头为行业做了一件好事:涨价。

赶碳号认为,硅料、硅片价格的企稳,并不是洗牌结束的标志,而是洗牌进入新的阶段。

无论是硅料,还是硅片,既然这场去产能的闪电战,在入戏太深的各个力量加持下,变成了拉锯战、持久战,那就必须要涨价了,不能无底限的降价,至少要稳定在头部企业不亏现金的这条红线以上。

毕竟,未来旷日持久,大家还是慢慢拼体力吧。中小企业们、新玩家们拥有的资本和资源,头部企业们都有,但头部企业们所拥有的优势,比如全面领先的成本、强大的品牌和供应链管理及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却未必都有。慢慢耗,麻绳总归先从细处断,相信总会有产能出清的一天。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前几天晶科组件降价了。头部企业可能会偶出错招,但站在每家企业具体的经营决策角度,却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昏招。晶科此举,难道是希望把电池片、组件的成本控制在自己不亏现金的安全线以上、从而推动行业进一步洗牌吗?

不管怎样,光伏洗牌,因为价格的相对企稳,已经进入2.0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会很惨烈。

不得不说,这中间可能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多晶硅期货即将推出。可以参考的是工业硅期货,于2023年12月22日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基准价为18500元/吨‌。工业硅期货推出后,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赶碳号在期货面前完全是外行,只是隐约感觉,光伏的产业链其实很短,每一环之间的价格传导很刚性,比钢铁、电解铝甚至碳酸锂的产业链都要短。如果多晶硅被完全金融工具化以后,会否受到投机性因素干扰,甚至会被操控,进一步加剧而不是平抑行业的价格波动。

0 3 回到价值的地板上,与泡沫共舞

行业繁花似锦、烈火烹油时,李逵李鬼分不清楚,甚至李鬼飞上天,李逵反而被按在地板上反复摩擦。洗了一年牌,光伏产业、光伏企业的确定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首先,市占率越高的企业,将成为这一轮的王者。

赶碳号认为,要寻找那些在一个甚至几个环节上拥有话语权的公司。他们非但是这一轮洗牌的“剩者”,甚至不客气地说,他们也是这一轮洗牌的发起者、推动者、掠食者。洗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他们说了算。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大哥说了算。比如,还有什么能够比光伏玻璃更卷呢?但是因为福莱特和信义两个龙头,硬是控制着没让这个行业卷起来。光伏玻璃,不是一般人敢玩的,开窑容易停产难,停产等于产线报废。

再比如,就像玻璃一样,胶膜行业也严重依附于血亏的组件企业,本来应该很卷。但是,福斯特拥有这个行业的绝对话语权,从供应链、成本、对大客户影响力等等方面说一不二。目前胶膜行业虽然很卷,但并没有出现大批中小胶膜企业纷纷倒闭的现象,最多半死不活日子过得不好而已,而福斯特,在市占率和利润率之间,寻求到一种绝佳的平衡。关键是,这家企业这么干已经很久了。

硅料行业的集中度本来很高,但正因为过于“舒适”——太赚钱了,又没有集中到可以决定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这才导致老玩家们拼命扩产,新玩家们纷纷入场。当时,行业还没有一言九鼎说了算的龙头在。

赶碳号判断,等这一轮洗牌结束,硅料环节的集中度,或将提升到某一家企业的市占率达到或接近40%、或者两家头部企业加起来能够超过50%,那么,这个行业今后就是想乱都乱不起来了。死生大事,龙头大哥不允许任何人兴风作浪。

话说到这里,可以说说锂电。宁德一家拿走行业40%的份额、超过一半的利润。锂电的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一倍还要多,其实比光伏更为严重。但是,锂电价格虽然也很卷,但头部之外的几家二线企业也能活,只不过利润低,但开工率基本是开满的。市占率有一个边际成本在,宁德不会无限度提升份额,也不会任由这个行业哀鸿遍野。这就是一个产业生态,一个食物链上要有狮子,要有野兔,也有野花野草,谁都不能少,谁也不能泛滥,这样才会平衡。

如果没有扭曲的电价,硅料、硅片的洗牌会更加彻底和健康。有也不怕,无非时间长一些。

第二,全球化能力,是光伏企业的胜负手。

2024年以及未来的主题,肯定是出海。那些在行业最低迷时,还能靠海外市场稳定赚钱的企业,将爆发出巨大活力。当然,靠关系在国内市场拿单的企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光伏已经卷到海外,储能正在卷到海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真的不是参与什么国际竞争,就是中国企业之间的内部竞争。先出发的企业固然有优势,但后出发的企业学习成本低、少走弯路、上手速度快也是事实。

全球化能力,是所有光伏企业的共同挑战。这一块赶碳号以前涉及的比较多,在此就不展开了。这是一门硬功夫,非常复杂的硬功夫。

如何有效识别一家企业的全球化能力,还是不难的。当我们看到一家企业90%的市场都在海外时,往往会保持相当的警惕。因为信息不透明,就要打一个问号。如果这家企业的产品明明可以在国内市场出货,却偏偏只卖到国外,就更要打个问号了。

在一些标杆企业的利润表中,往往是海外欧美中东市场贡献大部分利润,但国内市场可以贡献营收,在贡献营收的同时还不能亏钱,两个市场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就是,不把行情当能力,不把运气当能力。有的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这个市场爆发在这个市场赚钱,明天那个市场爆发它又精准地在那里赚钱。这听上去更多像是讲故事,为了资本市场需要而已。

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持续深耕别人不敢挑战的市场、而且能够反复地赢、持续地赢,这样的企业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家企业又具有超强的复制能力,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商业模式上都能成功,那简单就是无敌了。

第三,这一轮“宽松”,是光伏企业非常难得的机会。

今年以来,光伏经历了股市、债市以及银行间接融资收紧的挑战,企业的资金链大都绷得很紧。所以,降到成本线以下甩货,大部分都是因为需要回笼现金,需要让血液流动起来。

先知先觉的光伏企业,自年初以来已经停止扩产,收缩战线,减少在建工程的同时,全力做好了现金储备。这一轮利好,光伏大概率不会被遗忘。话说,房地产都在救了,难道会不救作为国之重器的光伏吗?

况且,很多地方已经亲自下场干产能,几乎所有新建项目都有产业招商者的背书和担保。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也可能让光伏的去产能变得更为漫长。

对投资者来说,那些融资节奏把握精准、懂得如何过冬、家底殷实的企业,也是好企业,可能没有爆发式成长的机会,但至少不会成为光伏洗牌的牺牲品。

后 记

一直以来,赶碳号离资本市场很近,从财务角度审视行业、解读上市公司,努力洞察风险,穿透迷雾与茧房,努力让信息变得更加公开与透明;另一方面,我们又刻意与资本市场保持距离,无论是公开观点,还是后台回复粉丝私信,从不敢成为任何一个具体投资行为的参考与决策依据。因为,这个市场过去以来一言难尽,有时离价值投资相去甚远。牛,真的来了吗?过去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冲动是魔鬼,时间会奖赏那些专业、专注、自律、严谨的人。这些人能够穿越周期,但却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