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他是南宋时期的官员、将领、文学家,以豪放派词人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以下为他的金句名言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

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描绘了苦苦寻觅之后,在不经意间发现目标的惊喜。它不仅是在写爱情中的寻觅,更是人生追求理想时的写照,寓意着经过长期努力和探索,最终在不经意间领悟真谛或找到答案。

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辛弃疾一心为君主完成统一大业,博取功名的壮志,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突转,尽显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奈。

3.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展现出豪迈雄壮的战斗场景,彰显了其当年的英勇和威武。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以自然景象作比,暗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虽有重重阻碍,正义和真理终将得以伸张。

5.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酒醉后仍不忘灯下看剑,梦中又回到号角连营,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对征战沙场的渴望和留恋。

6.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不被重用的愤懑。

7.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反复看剑、拍栏,无人理解其壮志雄心,深刻地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和孤独。

8.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若没有离愁别恨,怎会有人白发苍苍,反映了人生的忧愁和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

9.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历经沧桑后,深知愁苦滋味却难以言说,只能以秋景作托词,蕴含着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10.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感慨历史兴亡的无常,如滚滚长江水不停流淌,传达出一种沧桑和感慨。

11.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赋予青山人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自信和豁达,以及与自然的交融和共鸣。

12.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指出江上的风浪并非最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加艰难,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和险阻。

1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描绘少年时期不懂忧愁却故作忧愁的模样,与后来历经沧桑后的深沉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

1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展现了农村夏夜的宁静和丰收的喜悦,营造出一种祥和美好的氛围。

15.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借景抒情,以危栏、斜阳、烟柳等景象,表达出内心的愁苦和忧思。

16.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以醉态写自己的豪放洒脱,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苦闷。

17.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用月之随人比君之不似,抒发对离别的怨恨和对相聚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从他的经典名言中就能领会到他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