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只要让穷人们沉溺于廉价的快乐,他们便会丧失斗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加便于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美国的各种文娱产业迅速发展,最终也确实达到了社会阶层固化的目的。

而这背后的原理,便是利用了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这一物质。

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戒断多巴胺,是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

沉迷“多巴胺”,有什么危害

所谓“多巴胺”,实际上是由人脑分泌,并负责传递脑内信息的物质。

多巴胺的直接作用,便是激活人的脑神经,让人感受到愉悦、兴奋等情绪。在生活中,能让我们产生多巴胺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在烦恼时抽根烟、在无聊时刷个短视频,实际上都是促进多巴胺合成的方法。除此之外,人在恋爱时脑内也会产生多巴胺,让人感觉到“幸福”、“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巴胺,这小小的物质,如今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我们手机软件上一个小小的通知红点,都含有促进我们产生多巴胺的设计目的。

如今,各种新鲜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它们以其快速、强烈的刺激,不断促使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

人们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当接触到这些娱乐活动时,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系统就会被迅速激活,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

但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这种新鲜的刺激逐渐习惯,想要获得相同程度的愉悦,就促使我们产生更多的欲望。

一个最最浅显的例子,便是玩电子游戏。许多“网瘾少年”一开始基本都是偶尔尝试,打算“浅尝辄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游戏带来的刺激不断重复,原来玩游戏的强度便会让他们感到乏味。这时候,他们就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比如挑战更高难度的关卡、投入更多的时间。

不只游戏瘾,咱们常见的烟瘾、酒瘾,也都是这样产生的。这种对低级快乐的追求,会逐渐变成一种上瘾行为,让更多的人陷入多巴胺陷阱,难以自拔。

“多巴胺上瘾”看似无害,但实际上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过度依赖多巴胺,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即便抛去本就对身体有害的烟酒,长时间沉迷于即时满足的娱乐活动,缺乏运动,可能会让人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