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数千年里,如浪潮般一波波涌起的农民起义军中,唐末的黄巢,算得上是其中最奇葩的一个。黄巢得以流传数百年的名声,不是以勇猛善战出名,常常让人闻风丧胆的,是他的残暴和嗜杀。

随意杀害百姓妻女,劫掠财物,谓之“淘物”;纵杀长安八万人,血流满城,汇聚成溪,谓之“洗城”;黄巢军所过之地,可谓是生灵涂炭……

因此黄巢的名字,仿佛被浸泡在尸堆里,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血腥气,几乎让人一提起,就忍不住感到浑身冰冷。但黄巢的残暴,却误打误撞地为后世的千年带来了新的一线生机。

一颗深扎六百多年的“毒瘤”,在黄巢起义军的手中,终于被黄巢以血腥的手段连根拔起,彻底从这片土地上拔除,这个“毒瘤”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榜的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自唐朝的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开始,一直到唐将覆灭的天佑四年(公元904年),在这282年中,共科举开科273次。

科举已经不再如刚实行时那样新奇,渐渐的,百姓间最喜欢的,无非就是在揭榜的时候,争相挤破头看看今年又是谁家的才子高中上榜了。

晚唐末年,这一年的科举似乎仍是那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人群紧紧地挤在一起,将榜下挤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奇异的兴奋,纷纷伸着脖子要去看那贴在榜上的红纸,眼睛从上到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找着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人群中,忽然有人神情落寞,一脸阴沉地走了出来。曾经第一次落榜时,他还安慰自己是因为年少资历不够,现在眼看着已经数次科举,年纪渐大,却还是远远不如那些年轻的书生,次次落榜,最终只能落魄还乡。

离开长安前,他转过身,仰头所望,尽是雕梁画栋,檐角飞扬的朱红府邸里,住着无数的公卿将相。这样的繁华之地,在他的眼里,却像是涂上金玉的腐朽之地,肮脏不堪。他的眼中逐渐流露出恨意,临行前望着长安,留下了那首《菊花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场尽带黄金甲。”没有人知道,这个落榜后悄然离开长安的青年,就是在二十年后,带兵破城,杀尽长安八万人的黄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巢,山东曹州冤句人,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门第,却是世代盐商,祖上数代都经营着贩盐的生意,也算得上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原本在唐初,私人贩盐并不违法,但到了后期,为了控制暴利的盐税,国家严禁私盐买卖,黄巢一家只能被迫干起偷卖私盐的违法生意。

虽然黄巢的家中世代贩盐,但“商”之一字,就像个烙印,成了当时最被人看不起的一类人。正是为了这个,黄巢才从少年时就苦读备考,希望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光耀门楣,但数次的落榜,让黄巢的心里彻底绝望,曾经少年时对朝廷的向往,终于变成了落第不举的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安史之乱后,勉强维持的李唐皇室之下,却是天下久久动荡不安,各地割据势力日益增长,一点点逼近唐朝的咽喉。失去了皇权的威慑,各地的世家大族再也没有了桎梏。

“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大批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百姓穷苦不已,可那些世家大族,靠着侵占的土地,却是衣着锦绣,奢靡富贵。一时之间,天下民怨四起。

公元875年初,在山东冤句一带,借着曾经私盐武装的势力,黄巢率领数千流离的农民起义,剑指长安。而此时,仍然沉浸在锦绣乡中的衣冠世家还并不知道,屠刀已经高悬在头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屠杀的世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自魏晋以来,这句调侃的话,似乎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诅咒,紧紧地缠绕着之后数百年的整个天下。到了隋末,在数百年的战乱之下,曾经庞大如巨树般遮蔽整个天下的王谢世家,才渐渐有所势弱,但身为世代盘踞各地的豪门世家,却始终屹立不倒,远远不是改朝换代能够动摇的。

至于隋唐,天下五姓七望的势力更是在渐渐稳定的政治之中日渐庞大。曾经隋文帝的科举制并未削弱世家的根基,甚至在唐初的时候,朝廷的政局都被紧紧把控在关中四姓的手中。

为了打压士族,唐太宗重修《士族志》,将皇室定为第一等,刻意排低五姓七望,想要借此来削弱世家的实力。而黄巢对于唐王朝的怨恨,最浓重的,就是来源于对于世家望族的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士农工商”中的最底层,黄巢即使生来富贵,却还是要受到士族的白眼,而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生来就是锦衣玉食,身份尊贵,就连入朝为官,都只是士族轻易拨弄在手掌间的游戏。

黄巢对于唐朝的怨恨,尽数归到了这些官僚士族的身上。

黄巢起义历经十年,南征北往两万余里,起义军的规模十分巨大,给了孱弱的唐王朝最致命的一击。而黄巢起义军的到来,对于盘踞在各地的世家来说,就像是催命符一般的存在。

起义军所过之处,世家就像是用来泄恨的出气孔。不论是如何显赫的世家,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起义军冲入家中洗劫掳掠,没收土地,甚至连先祖曾经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都被掘地三尺挖出,对于士族子弟,更是尽数打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黄巢率领十万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时候,几乎就宣告着长安中官僚贵族的死刑。

“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人”。

黄巢起义军对于士族的仇恨,都尽数变成了士族横遍长安的尸体。

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只要是官僚世家的府邸,就可以随意劫掠妻女,而遇到朝中的官吏,更是不论是非,全部斩杀,甚至常常是动辄诛杀官吏千人。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里都是世家子弟的尸体,血流成河,流过被烧毁的府邸的宫室,血洗整座长安,由此得名“洗城”。天下的世家,被尽数屠杀在黄巢起义军的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拔除的“毒瘤”

“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在《新唐书》中,这是唐文宗对于世家无可奈何的呼喊。

对于当时的鼎盛的五姓七望世家来说,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权,都无法撼动世家间相互交错数百年的势力。唐太宗时,就曾经想要为李治聘下一位太原王氏的妻子,却被太原王氏以门第悬殊相差巨大为理由拒绝了。

当时的顶级世家之间,只会互相通婚,以稳固彼此的势力,所谓的“五姓女”,就连皇室都无法求娶。到了唐文宗,原本以为在两百多年皇权的底蕴之下,世家会对李唐皇室低头,就再次向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求娶联姻,却被再次拒绝了,由此,才有了《新唐书》中的那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不仅是世家间的联姻,就连当时的朝堂,都处处是世家的相互交错的势力。

尽管唐代极力推行科举,但在369名宰相中,真正出身科举的,却不足一半,而即使是出身科举的宰相,也绝大部分都是士族出身。

在科举中,中举的举子真正出身寒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科举几乎再次成为了官僚士族垄断朝政的手段。直到黄巢的血洗士族,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在黄巢称帝的前夕,已经杀尽了李唐皇室留在长安的宗亲,更是命手下的起义军焚烧唐朝宗庙,掘开唐朝皇帝祖坟,连带着被打杀的世家贵族,将曾经的那个大唐,毁的一干二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称帝后,在黄巢的大齐中担任官职的,不再是出身士族的子弟,尽数都是寒族,甚至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打破了政局中自魏晋以来的世家之风。

而在黄巢起义后,因为曾经死于黄巢起义军中的世家数量太过庞大,几乎被杀尽,士族从此彻底一蹶不振。在紧接着的五代十国中,孱弱的世家再也无力把控朝堂,大量的寒族平民涌现,真正参与到了朝堂之中。

一直到建立宋朝,元气大伤的世家再也无法恢复到曾经如日中天的时刻,逐渐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没了世家的阻力,科举制终于在宋朝开始了它真正的作用。在上榜的举子中,科举擢选不再以家世身份相论,只以才华为凭证,甚至常常有官僚因为担心被指责徇私舞弊,将族中的宗亲名次刻意压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终于取代了那句流传数百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寒门庶族真正开始崛起。可以说在黄巢的手中,士族彻底没落。

结语

黄巢虽然残暴,但也正是他对于官僚士族的仇恨,才彻底拔除了这颗世家“毒瘤”,让今后的千年,再也没有世家的阻碍。正所谓“凡事有两面”。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论黄巢起义的历史作用》——俞兆鹏
中国知网《从《秦妇吟》看唐末的黄巢起义》——方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