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逢盛世,同心共筑谱华章。杭州公安融媒体推出“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系列宣传,聚焦杭州公安机关与共和国同龄的派出所,挖掘并传播公安系统的历史底蕴与时代风采,他们不仅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更是公安事业发展的生动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5月12日,杭州市建立市军管会公安部第一分局(上城)、第二 分局 (中城)、第三 分局 (下城)、第四 分局 (西湖)、 第五分局(江干)、第六分局(艮山)、第七分局(笕桥)、第八分局(拱墅)等20个分驻所及第四、第五、第八分局8个派出所,同年5月30日,各分驻所统称派出所。其中,灵隐派出所隶属第四分局(西湖)。

75年来,这家派出所发生了哪些改变?又有什么是始终在坚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杭州最早成立的派出所,“传家宝”就藏在笔记本里……

2本笔记本,一些老照片,那些曾在灵隐派出所工作过的民警们藏着的一肚子的故事,告诉了我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隐派出所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隐派出所现状

土狗和对讲机

方伟民今年88岁,1962年到1981年时,他是灵隐派出所的第三、四任所长。

灵隐派出所原址在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8号,一座两层楼的白墙瓦房,大门是扇形铁门。派出所二楼有7间屋子,是住宿区,楼下3间是办公区。派出所里有7位民警,管辖灵隐村、金沙港村、玉泉村(后来划归玉泉派出所管辖)、茅家埠村和双峰村。

那时,灵隐寺周边建有电视机厂、压力表厂、塑料厂等,派出所里还养着两条土狗,民警和厂子里的工人代表,带上土狗,就组成了一支巡逻队,经常外出巡逻。

“可别小看土狗,还是有点警犬潜质的。”方伟民回忆起这支巡逻队破获的一起凶杀案。

20世纪70年代,一个夏天傍晚,一行人巡逻时,土狗突然反常地朝着远处树林不停地叫。方伟民等人跑过去一看,有3名男子在树底下睡觉。一名穿蓝衬衫的男子说,他们都是朋友,来自江苏,到杭州来游玩,累了歇一歇。考虑到野外不安全,方伟民劝他们离开了。没想到,第二天有村民来报案,说在洪春桥亭子里发现一个被勒死的男人。方伟民赶过去一看,正是那名穿蓝衬衫的男子。根据前一天得到的信息,方伟民随即联系了江苏警方,对方一查,果然是“来了3人,回了2人”。后来,这两名男子被江苏警方抓获。案件水落石出,两名男子因欠钱无力偿还,骗蓝衬衫男子到杭州游玩,然后行凶。

那个年代,到上天竺烧香的游客就有很多,贩卖香火的摊位从山下排到山上,民警得扯着嗓子在现场维护秩序。再后来,派出所借来了大喇叭和梯子,民警把梯子往大树上一靠,一人扶梯子、一人爬到最高点,举着喇叭维护秩序。想起那时候的情形,方伟民笑了起来,“当年可没有无人机啥的,就那条件,办法土了点,也算好用”。

到20世纪80年代初,山上出现了几起凶杀案。方伟民和巡逻队开始上山巡逻,他们成了最早的巡山民警。这套巡山机制一直沿用了下去。

1985年8月,景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陈利民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灵隐派出所工作,他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巡山。陈利民的师父是民警金二毛。陈利民至今还记得金二毛向他传授了很多好用的巡山经验,比如,“那些目光不在看风景的,口袋鼓鼓囊囊的,十有八九是无证兜售香火的商贩”。

陈利民巡逻飞来峰和北高峰,大概半小时一趟,一天要走七八趟。当时的巡山装备很简单,最先进的是个对讲机,但是电跑得快,经常没电。好几次,陈利民在山上巡逻时发现扒手等违法嫌疑人,可偏偏对讲机没电了,他就麻烦周围热心群众跑到山下去通知派出所,他自己则去追嫌疑人。“老百姓都很乐意帮忙的,他们觉得这是件光荣的事情。”陈利民回忆说。

如今,土狗和老旧对讲机,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日夜巡山和依靠群众做好警务工作的传统,依然还在继续。

三件难忘的事

灵隐社区里除了灵隐寺,还有上天竺等七大寺庙、飞来峰和北高峰两大景区。管辖这个社区时间最长的民警叫陈永明,他从2004年担任灵隐责任区民警(现在叫社区民警),到2022年退休,共18年。

退休前,每到节日,陈永明都要到寺庙里守上一天一夜,守护游客的安全,一般提前一天晚上8点到寺庙蹲守,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

陈永明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有三件最难忘的事情,而这三件事都有着“时代变迁”的痕迹。

第一件和“民宿”有关。陈永明刚到灵隐派出所时,景区的环境并不好,当时寺庙周边违建多,还有村民在附近养鸡养鸭、种菜种地。2006年,杭州市实施灵隐景区整合工程。两年后,景区环境好了,经济也好了,白乐桥那带开起了第一批民宿。陈永明遇上了新情况——当时,不少村民把房子租给开民宿的人,之后见民宿业爆火,村民觉得租金要少了,便和民宿业主起了纠纷。陈永明参与调解了好几起这样的纠纷,“好在都顺利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民警走访灵隐周边民宿酒店

第二件和“钱袋子”有关。灵隐派出所之前有一支3人的反扒队伍,专门打击偷游客手机、钱包的扒手。陈永明要做的是跟进宣传,劝导游客看牢财物。景区有了监控后,治安向好,扒手没了,这支队伍也解散了。陈永明以为可以歇口气,但电信网络诈骗冒头了。护钱袋子的工作又延续了下去,陈永明每天都拿着一叠反诈宣传小册子,分发给游客。一次,一名游客找到他,说急着转一笔钱,想找附近的银行自助机。陈永明了解具体情况后,发现是诈骗,当即让游客拉黑了对方。

第三件和“香火”有关。灵隐社区的不少居民做着贩卖香火的生意。2014年初,杭州出台有关“文明敬香”的政策,信众和游客不能再将寺外香制品带入寺院。当时临近除夕,村民们囤放的大量香火卖不出去了,一家香火超市的老板带着村民闹意见。陈永明出马,他之前帮那个老板解决过矛盾纠纷,在陈永明的劝说下,老板冷静了下来。最终,陈永明还出力帮着他们“消化”了部分香火。

陈永明退休后,他的徒弟李江涛接手了师父的工作。所里其他民警说,李江涛跟他师父一样,也是个特别真诚、细心的人。

于是,每天调解琐碎的纠纷,也成了李江涛的日常。

变了“调”的巡山

20世纪80年代初,寺庙附近的工厂拆的拆、搬的搬,那些原本跟着民警巡山的工人代表也各奔东西。后来,灵隐派出所安排了一名专职民警负责北高峰防火瞭望台,同时联合属地管理处开展山林巡防。

2009年,这位巡山多年的老民警退休,灵隐派出所让民警季江明接了班。当时,景区山体很多区域还没有连成片,石人岭山路也没有打通。那段时间,双抢(抢劫、抢夺)案件频发,一个戴鸭舌帽的嫌疑人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景区公安分局给季江明配了12名保安和4名辅警,拉起了一支全新的巡山队伍。这支队伍配上了摄像头和警棍,哪里客流量大,就在哪里巡逻。很快,“鸭舌帽”被抓。

季江明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支为打击“双抢”而生的巡山队伍,后来变成了群众口中的“热心大哥”。

2010年,景区治安环境向好,山上发生的案子少了,这支队伍开始转型,重点工作向服务游客倾斜。

2011年4月,西山游步道贯通,到山上游玩的游客剧增。有些游客爱探险,在山里迷路的情况多了起来。季江明日夜巡山,硬是把自己走成了“活地图”——游客发一张照片给他,或者简单描述周遭环境,他便能确定走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巡山队救援受伤游客

季江明还掌握了骨折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并让巡山队把医疗急救包和担架随时带在身边,“很有用的,救了不少人的”。

北高峰后侧有一处深1.5米的水池,去年冬天,有个女游客的手机滑落到水池里。季江明借来网兜,但由于水池底部淤泥很深,捞了几次没成功。季江明又联系了森林防火办,将水池里的水抽走后,跳进冰冷的淤泥中,将手机拿了上来。今年9月,季江明荣休,他收到了这名女游客发来的祝福短信。

现在,保安李传贵成了巡山队伍的新队长。李传贵跟了季江明15年,也是景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记者手记

留存在灵隐派出所的“历史资料”其实很少,记者后来在方伟民家里找到了两样——上世纪60年代灵隐派出所民警的合影以及一本红色笔记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伟民和同事的旧照

笔记本里是方伟民手写的工作日记、处理的案件情况以及讲话发言稿等。在他1978年1月27日的一篇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公安机关的威望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记内容

70多年栉风沐雨,灵隐派出所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变化,早已不是原来模样。派出所搬迁了3次,警用装备先进了许多,巡山队伍变“调”了,辖区里的经济体系也变了……但这家派出所始终如一的,是把游客和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在灵隐派出所教导员张曙辉去年写的工作报告中,记者也找到了类似的话,“群众的小事就是派出所的大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个派出所从未改变的根本宗旨,也是它最珍贵的“传家宝”。

编 辑 | 虞佳杰 责 编 | 庞振煦

核 发 | 胡早玲 来 源 | 平安鼎、景区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