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太原留守李渊趁乱起兵,直取长安,拥立隋炀帝杨广之孙12岁的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封唐王。

公元618年4月,杨广巡幸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逼杨侑禅位,国号“唐”。

朝代更替,隋朝皇室杨家惨遭屠戮。

隋文帝杨坚同母弟杨瓒,其子杨温,遁入空门,几经辗转,逃亡至浙江天台,隐居于寒岩山下寒岩洞,自号“寒山”,人称寒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山生活艰难,以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常到天台国清寺,将寺中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岩洞维持生计。

闲暇时写诗作赋,得到了国清寺寺僧丰干和拾得的赏识,三人为友,常常诗文相和,相谈甚欢,人称“国清三隐”,亦称“天台三贤”。

国清寺内有个三贤堂,拾得为普贤化身,丰干为弥陀化身,寒山则是文殊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山隐居的寒岩洞,高15米,宽48米,深78米,旧名拊石洞,因为寒山隐居于此而名寒岩洞,位于天台县龙溪乡寒岩村旁的寒岩山麓,导航“寒岩”即可来到这里。

洞外石壁陡直,洞口扁平如一只葫芦,洞内原有起伏不平的岩石,被人铲平了,广阔可容千人。

岩壁上还有“皇帝万岁”等摩崖石刻,亦称“寒岩洞天”,号称天台山脉第一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洞顶有孔,洞内有井,皆天作之成。

置身洞中,有远离红尘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洞前曾有寒岩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现在仅存遗址。

洞口有一尊大石头,是寒山日常冥思及三友宴坐之处,因此称为“宴坐石”。

相传寒山与拾得和合二仙的经典对话,就诞生在这宴坐石上。

寒山问:“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答:“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养尊处优的皇家人员,却因朝代更替,过上了逃亡隐居的艰难生活,寒山内心的郁闷与压抑只能寄托于山水之间。

寒山诗云: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

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山无漏岩,其岩甚济要。

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

寂寂好安居,空空离讥诮。

孤月夜长明,圆日常来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离红尘的寒山,相传逾百岁而孤独终老,但有诗文至今流传,诗僧寒山享誉海内外。

寒山的诗文接近口语,通俗易懂,堪称唐代白话诗的典范。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朝灭亡时,皇室成功出逃的还有荣王杨白,携韩妃等家小流落逃亡,欲南遁奔福建,乘舟入剡,途经新昌,弃舟走彩烟山道南行。

进入左于江峡谷中,荒郊险溪,前路迷茫,艰难行至金岩地带,岩壁陡峭,鸟道难行。

韩妃心力憔悴,举步维艰,深感前途难卜,为避免连累丈夫逃生,因此投江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王杨白停止继续南逃,隐居于左于江上游,逐渐成村,也就是现在新昌县回山镇所属的上宅村、下宅村一带,后裔分布多地,杨白即是新昌杨氏始祖。

后人悲韩妃之不幸,敬其舍身救夫,尽节而忠烈,遂筑庙祀之,殉难之地的村庄,故名韩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峡谷中的左于江,地图上标识为左纡江,因此也叫韩妃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王杨白的隐居之地,毗邻天台县,与杨温寒山的隐居地寒岩洞,近在咫尺。

那么,在那些艰难的逃亡隐居岁月里,他们是否有来往呢?

是否近在咫尺而互不相知呢?

历史已经如烟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