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看到五星红旗后,想起曾经吃过的一顿饭,毫不犹豫定为国旗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看起来毫无规律,无迹可寻,都是天马行空的,但是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波动,几年前的一次邂逅,可能会在若干年后成就一段姻缘;几年前在乡间谈笑富贵之事,可能在若干年后会站在高峰指点江山;几年前记忆中的一点光芒,可能若干年后会在现实中闪烁着熠熠光辉。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但是提到它的设计者,却是鲜有人知。他的名字叫曾联松,他于1917年出生在浙江省,于1999年离世,活到82岁的高龄。他在1938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之后担任过大学党支部书记,也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1949年,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一切都在筹备阶段。在这段时间国家的国旗,国徽是什么样子还没有着落。所以政协就向全国征集国旗和国徽的设计,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新中国的标志。曾联松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条消息,他也想参与到国旗的设计当中,所以他开始着手设计国旗。
他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决定以星星为主体,这象征着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拯救老百姓的共产党的心理。他设计出了将五颗星星分布成一个椭圆形,大五角星置于中间,而其他四颗小星星则如众星拱北斗一般围绕在这颗大星星的外围,就这样,五星红旗的雏形就被设计出来了。
在来自全国各地无数的来搞之中,毛主席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五星”的方案,并且得到了其他领导人的充分认可。于是在1949年的9月25日,经过更加细致的修改和确认后决定,将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的国旗。
而为什么毛主席看到五星红旗后一眼就觉得很好呢,其实这个设计方案和毛主席还会有过一段瓜葛,因为在20年前,毛主席就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菜名。
为什么国旗会和菜名联系起来,这就要追溯到了1929年的时候,当时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来到了江西兴国县。得知毛主席来到了江西,当地的县委常委陈奇涵急忙召来厨师,按照当地的特色,给毛主席上了一道叫“蒸笼粉菜”的菜。
经过长时间的作战和奔波,毛主席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了。当身边秘书打开蒸笼的盖子时,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让人食指大动。毛主席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口中慢慢咀嚼,毛主席细细品尝后盛赞这道菜。
因为这道菜是由5道菜组成,摆在中间的是一条粉笼蒸鱼,而蒸鱼的四周则是四道当地特色的小菜。而这道菜的精髓就在中间这条鱼身上,不仅选材苛刻,必须要很新鲜的鱼,而且它的制作工序也是十分讲究的。要将鱼切成薄片,之后拌入薯粉,随后要在蒸笼之中铺上青菜叶,再加上辣椒,生姜等调料用旺火蒸上8分钟,就大功告成。
毛主席吃过这道新鲜可口的菜之后就问陈奇涵这道菜的名字叫什么,但是陈奇涵却说,这道菜只不过是一道当地的农家菜,并没有起名字,还请主席给它命个名吧。毛主席想了想就指着菜说:你看这五道菜摆放的样子,像不像众星拱月,就叫它“四星望月”吧。之后这道菜的菜名就流传开来,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喜爱。
而这道菜的摆放方法正是和五星红旗的设计不谋而合,所以主席才能看到国旗后觉得熟悉又亲切,也许这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