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发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行业的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高精度或者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行业,特别重视智能控制。但是,这部分设备很多都会采用无网系统,给运维人员远程监控设备、排除故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有没有一款价格比较亲民,又能够解决工业设备远程监控、操作、甚至是能够帮助运维人员排除故障的工业级的远控设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我就体验了贝锐旗下的向日葵Q2Pro。在我以往的印象中,向日葵一直都是深耕办公或者家用桌面远程控制,这次这款向日葵Q2Pro直接打入到工业级的远控设备行列,到底会带来怎样的体验?

硬朗外形,满足严苛环境使用需求

从入手质感来看,相较于之前体验过的桌面级产品,向日葵Q2Pro更加扎实,质感更加出色,其外壳采用了SECC(镀锌钢板)材质的外壳,坚固耐用,在耐腐蚀性以及高低温场景下可靠性更加出色,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0℃至70℃的温度区间内,向日葵Q2Pro都能稳定可靠运行,这个就非常符合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工业场景下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尺寸来看,向日葵Q2Pro采用了小巧精致的外观设计,尺寸紧凑,体积为111x94x28mm,重量仅为467克,不管是放置安装还是挂装,都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安装之后也不会让环境看起来杂乱无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满足不同的场景安装,向日葵Q2Pro还支持多种安装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安装需求。除了桌面放置外,还可以通过背面挂壁式蝴蝶扣进行卡扣,另外,如果你有标准化的设备,这款向日葵Q2Pro还支持标准DIN导轨式安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或者一些特殊的设备是需要在无网环境下运行的,或者说一些环境下是没有办法接入宽带网络的,那么我们要如何进行远程控制呢?在向日葵Q2Pro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4G SIM卡槽,另外还有两根不同的天线,一根标注了“4G”,另外一根标注了“WIFI”,这个就为多种场景下使用远程控制提供了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方便用户扩展功能,提升体验,向日葵Q2Pro提供了丰富的接口选择,包括USB-IN、HDMI-IN、有线网口, USB2.0、TF卡槽、Reset重置按键等。

无需软件,轻松实现远程控制

以往我们用过的远程控制设备,大多都需要在设备端安装应用或者连接网络,但是有很多设备局限于功能或者安全考虑,并不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或者接入网络,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如何才能远程控制这些设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日葵Q2Pro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在控制端安装向日葵远程控制app,然后将主机通过HDMI接入,再通过USB端口连接控制端,就能轻松通过向日葵Q2Pro对主机进行控制了,即插即用,被控端完全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完美解决了网络和应用安装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安装的时候,整个步骤应该说是非常的简单,基本没有学习成本,直接按照应用的提示选择设备、连接网络、设定账号,就能轻松对主机进行控制。在基础版本的功能中,我们可以对远程主机进行桌面观看、远程控制、调用摄像头以及SSH,即插即用,非常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需要做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帮助向日葵Q2Pro选择一个更合适的网络,WIFI、有线网络或者4G上网三种方式,基本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下。基于向日葵Q2Pro搭载的BIOS级的底层远控技术,我们能够实现真正的被控主机无网远控,即使被控主机处于内网、断网、系统崩溃等极端状态下,只要向日葵Q2Pro不断网,运维人员依然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款支持远程控制的硬件产品,很多用户天然的会对设备的安全表现有所顾虑。其实贝锐作为国内远程控制软硬件的头部品牌,其在安全方面的严苛要求往往超过了同行标准。单就这款向日葵Q2Pro来说,其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这其中包括多因子认证、全链路金融级加密、国际2048位RSA非对称密钥交换以及基于AES加密机制的自主P2P数据传输协议,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单位设备遇到了问题,无法及时查看报错原因或者错误代码,就算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要急匆匆返回单位进行处理,有了向日葵Q2Pro后,就算在外也能轻松对设备状态及时掌握,随时调整必要参数,遇到问题也能进行远程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款面对工业场景的产品,向日葵Q2Pro抓住了行业用户的痛点,通过一款小巧、可靠、端口丰富的产品,实现了简单的远程控制。除此之外,这款远程控制设备对主机的要求更低,不需要安装软件,不需要网络,并且在设备运行稳定性,数据安全性,面对复杂环境的可靠性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