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作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郭沫若最早见到周恩来时在广东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当时只是听周恩来的演讲,但是并没有打招呼。1926年3月,郭沫若被邀请参加北伐,经过与周恩来的商谈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中,4月14日,郭沫若见到周恩来说:上海现在不行了,

我想回武汉组织力量讨伐蒋介石。周恩来同志说:你的意见很好,尽快走吧。

1927年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在部队南下的途中经周恩来介绍加入共产党。面对国内恐怖的白色环境,经周恩来批准郭沫若东渡日本进行深刻的学习。

抗战爆发以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打算让郭沫若担任第三厅厅长,(政治部第三厅是负责抗日宣传工作的)。起初郭沫若坚决不同意,认为给国民党干活时意见耻辱的事情,震度郭沫若的想法,周恩来指出:“有你做第三厅厅长,我才可考虑接受他们的副部长,不然那是毫无意义的。”并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

沫若同志:
你不是滑头,你太感情了一点。
廿七·一·卅一
周恩来

以前,周恩来给郭沫若写信,都是很亲切随便地称“沫若”、“沫若兄”,落款自称“弟豪”、“弟恩来”。而这次只有一句话的短信,则开头称同志”,落款写姓名。这一切都表明周恩来同志希望郭沫若不要任性,要从革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郭沫若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走马上任担任第三厅厅长。

郭沫若起草工作计划,送交周恩来审阅,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三厅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7月,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压缩共产党的领导,郭沫若一气之下,打算辞职。

周恩来召集郭沫若和其他负责人研究工作时指出:“这工作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如果能够把宣传、慰劳、教育紧紧打成一片,至少可以抵消反动派一部分的颠倒黑白和阴谋投降。我们要提醒群众的意识,认识自己的力量,而同时也使反动派看出群众力量的伟大,有所忌惮。因此,三厅这个岗位,依然是值得重视的。”看着郭沫若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为了革命的利益,一切都须得忍受!我们受了委屈,比这大得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革命的利益”,周恩来同志的疾言厉色使郭沫若顿时清醒,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懂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和份量。十年后,郭沫若写道:“这是我受周公责备的唯一的一次。”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已经不适合大规模的宣传,这时周恩来指示郭沫若:“复活过去的研究生活,指导这一代青年,提倡起研究学习的精神,以充实自己,以丰富我们民族的文化。”

郭沫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对敌人的愤怒终于找到新的发泄口。《棠棣之花》打响了第一枪,运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是对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实行对共产党封锁、离间、孤立政策的一次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恩来同志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下,郭沫若的创作激情有如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1942 年 1 月《屈原》、同年 2 月《虎符》、同年 6 月《高渐离》、同年 9 月《孔雀胆》、1943 年 4 月《南冠草》,他一口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 5 部历史题材的剧本。

《屈原》它通过对楚国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昏庸无道的描写,有力地揭露了蒋家王朝的反动腐朽,暗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有光明的未来。

周恩来反复阅读剧本,他最欣赏的就是“雷电颂”,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周恩来把主要演员找来,他说:“注意台词的音节和艺术效果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正确表达郭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郭老说给国民党反动派听的,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可以预计,在剧场一定会引起观众极大的共鸣,这就是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屈原》的演出轰动了山城重庆,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每当舞台上演到“雷电颂”时,台下的观众便爆发出狂涛似的掌声。

周恩来同志设宴祝贺《屈原》演出成功,他说:“在连续不断的反共高潮中,我们钻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在这场战斗中,郭沫若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