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正值高粱收获的季节,走进辛店街道哨头村,连绵起伏的高粱犹如天边的晚霞,饱满的高粱籽挤满了穗头,在微风中摇曳,激起层层红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着晴好天气,农户们抢收成熟高粱。数台收割机在高粱地里穿梭,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颗颗饱满的高粱粒不断涌入装运车的车厢,工人们紧随其后,捡拾遗落的高粱穗,确保颗粒归仓。

“这里曾是一片盐碱洼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且不稳,高粱具有抗旱耐涝、产量高、便于管理等优点,更适合盐碱地种植。”望着近400亩的高粱地,哨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帅说,我们引导农户种植汗青1号高粱,从种植、施肥、打药、管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实现高粱丰收。

作为全区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试点镇街之一,近年来,辛店街道因地制宜开展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持续唤醒盐碱地等“沉睡”后备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以来,辛店街道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300亩,提报哨头村、茶坡村两处高标准农田储备项目3000余亩,打造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000余亩,计划于2025年建成高品质农田10000余亩。

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辛店街道培育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经验,更好助力农户增收致富。“我们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推动农作物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哨头村共流转盐碱地改良土地12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为全村农户增收近20万元。

加快土地破“碱”重生,向特色农业要效益。今年6月,辛新向荣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在立新村火热施工,计划2025年3月完工。建成运营后,预计罗氏沼虾亩均产量达1600斤,年营业收入约3500万元,亩均效益达6万元,新增就业200余人,将对周边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市民休闲观光、近郊采摘好去处。

研良技、育良种、用良方,从治理到“智”理,从“以地适种”到“以种适地”,东营区立足实际、转换思路、培植产业,持续做好盐碱地开发利用大文章,打造全产业链条,布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东营区扎实推进总投资3760万元的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整治盐碱地982亩、计划新增耕地687.4亩;积极开展耐盐碱作物推广应用和种质选育,金丰家庭农场打造成为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开展良种试种120余种、农技试验推广项目5项;中国科学院耐盐碱作物筛选培育种植推广项目落户龙居,引进高耐盐碱经济作物30余种,繁育规模达3000亩……

种质优选、技术升级,品牌塑造、宣传引路。未来几年,东营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乐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