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工厂30周年纪念作。

导演克里斯·桑德斯(曾导演《星际宝贝》《驯龙高手》)称其为:“CG时代以来,自己制作过最具人性化的作品。”

豆瓣开分8.0。

烂番茄新鲜度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多预期加成,原以为它能成为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之后的第二部大爆款。

但这部年度最期待的动画之一,不但在大陆票房哑火:

上映五天,28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截至9月24日22:00

评价也是大相径庭:

一边是:眼泪,治愈,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则是:虚伪,白左,纯纯儿童片、不适宜成人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荒野机器人

The Wild Robo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先聊聊这部作品最直观的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背后是梦工厂30年技术力对丰满细节的追求。

角色设计上。

机器人主角萝丝造型流畅,以“圆”为主要的构成元素,不含锋锐,自然带来亲和力与包容感。

而极简的蓝白色彩又增添了科技+梦幻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雁宝宝小布点儿的童年时期,圆头圆脑的二头身尽显“卖萌”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狐狸芬克比起我们熟悉的尼克狐,更有动物态,增添了一丝狡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中的好几处动作场景,都以一个流畅的横移长镜头完成,并增添了许多趣味性的环境细节。

比如,当电影展现狐狸芬克和萝丝交流如何喂饱大雁宝宝这一个主动作时,同画面增添了大雁宝宝在各种小“陷阱”中历险的4-5个副动作。

不会让观众觉得文戏无聊。

《荒野机器人》本身更升级的,还是导演在美术层面的审美追求。

电影的美术风格,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大道至简”

戴上3D眼镜进入电影中的荒野世界,就像进入一个素朴清淡又古典的梦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导演选择了全程手绘的方式来描摹荒野,而不是CG建模。

这样,背景的绿色浓淡有晕染的过渡,呈现出一种印象派质感,而不是精确的几何体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导演的话说,这是为了让这个故事“更有人性化”。

没错,电影试图在一个没有人类参与的世界中,寻求一种纯粹的人性化情感关系

在教会大雁宝宝飞行时候,电影用一组以“光”为主要线索的蒙太奇串联出萝丝的母爱对小布点儿的包裹。

黑色雨夜中,萝丝的双眼射出两道光柱,就像夜航的灯塔,指引着小布点儿的归航。

故事中,主角的“成人”可以完全在机器人“母亲”的帮助下,在荒野之中得到所有的科技、社会环境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疑是一段以情感为驱动的乌托邦童话。

显然,电影试图在至美的荒野世界,发现人性的精华。

但为什么,又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02

很显然,在强大技术力的包裹下,电影呈现出了前后两段故事叙事上的割裂。

为什么?

因为,它企图用一段治愈创伤的边缘人家庭的建立,来化解一个大课题:种族之间的彼此敌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半段,抚养小布点儿的非血缘家庭的建立,逗趣而温馨。

其中最丰满的一条线,是对于机器人萝丝身上带有神性的母性的发掘。

她是一个由“环球动力公司”发明的家政机器人。

但是,和冰冷的、循规蹈矩的高科技无菌人类商业社会相比,她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人性:一颗由自我意识驱动的心脏。

导演特别在她刚刚养育小布点儿时加入了最人性化的细节:

她对自己成为母亲的抗拒。使命必达的机器人却对任务和责任产生了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源于导演对真实生活、自己成为父母时那些真实小情绪的体察。

萝丝对刻板人类社会的反叛在于自发地拆除了象征着理性的头顶的发信器,最终把小布点儿塞入自己象征感性的心脏的位置。

首尾呼应地,将自己包裹成让孩子逃过制裁的蛋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在她的身上寄托了一个独属于科幻背景的无机质圣洁母亲形象的理想。

正因为她不是动物,她可以模仿人最终超越人。

所以,爱反而可以成为她的本能。

而电影后期的毛病就在于,用萝丝这个带有神性奇迹的特例,去全方位感化了故事中其他个体的动物性本能

狐狸芬克就像是一开始的家庭和解小实验的实验目标。

他从一个想要吃掉大雁宝宝的狩猎者,变成了帮助萝丝建造房屋、抵抗敌袭的守护者。

而造成这个转变的关隘在于:只有他俩不把他当边缘人看待,还给予了他治愈创伤与孤独的陪伴。

是的,在讲述这段家庭故事的时候,荒野自身的动物性危险就被抹消了。

也为之后的全种群大和解作下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需要一场暴风雪、一次演讲、一场火灾中的互助。

那些位于食物链上下层的动物,就能温馨地在小木屋和平相拥、度过一整个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展开了更加奇迹的和解。

荒野中的动物,突然就拥有了足以抵抗高科技公司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故事中,任何边缘人,包括狐狸芬克、包括一直啃食树根的鼬鼠、包括一直被其他大雁“美式霸凌”的小布点儿,都能获得在危机中一次力挽狂澜的高光英雄时刻。

甚至在片尾,那棵被众人推倒的树,还能根枝粗壮地升向夜空,各色小动物在其中盘踞,每根树杈都有属于他们的位置。

电影从头到尾讲的是,原著作者提出的那句,善意是生存的技能

但电影也忽略了,善意并不是唯一的技能

如果用“善意”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那么,这只能是一次过度理想化的,美与善的提纯

03

但问题是,把人物放置于一个真空的环境里,以提纯角色的特点,不过是好莱坞的基操而已。

尤其对于儿童向的作品来说。

这样的真空环境更有利于向孩子们传递一个美好未来的理念。

为什么这次,大家不感兴趣了?

或许。

导致如此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今时今日,已经不再相信这虚幻而美好的未来了。

没错,电影中也有现实。

比如那个广告中,打着的口号,是每五个家庭成员能分配到一个萝丝机器人,它可以成为组建人类新型家庭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上呢?

电影中的萝丝机器人出场,都是被圈养在一个无菌玻璃屋、在种植园做循规蹈矩的低等苦工。

在人类社会,机器人依旧是低等级劳动者。

可是啊。

触及到的这些人类势力阴暗面,却没有更有力的解决方式,反而是在结尾完全规避了。

电影仿佛想要完成去“人”化的乌托邦美学实验,却最终承认,去除“人”的不可能。

而这样的故事,在如今势不和解的舆论场,已经失效了。

最终造成了这样毫无水花的局面。

所以这是好莱坞的问题吗?

也未必。

显然,好莱坞的那套爱与平等的价值观在这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变过。

就像影片中,另一个解决种群问题的关键人物,大雁族群的老首领,他选择小布点儿成为新首领的原因,我们在无数的动画片里都看过:

只要心里没有敌意,就能在尖锐的种群矛盾之中顺利归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同的是。

以前我们相信这套逻辑,可这一次,我们开始觉得它“假”了。

为什么?

其实是时代变了,我们的心态也变了。

要知道,我们都是看这些电影长大的一代。

小时候我们看《狮子王》获得勇气,看《白雪公主》获得爱,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也相信这样的品质是人的必需品,可以抵抗一切不美好的事物。

可人只有看得到未来,才会相信那些美好的远景。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开始知道童话里的那些故事“都是骗人的”,时代在变化,而我们,也在这个世界上遭遇种种挫折与矛盾,对于这些轻许的美好未来,便逐渐不信任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十几年前我们还在说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十几年后,这些“座右铭”,便变成了人们的笑料。

我们不再相信最终世界和解、边缘者顺利成为英雄的童话。

而只注重着私人生活的一点点创伤与共情。

所以你可以看到。

在我们的院线片里,那些受欢迎,或者有水花的电影,哪怕是传递了一个普世的价值观,但也总是夹杂着现实的无奈。

就像同为机器人题材的《机器人之恋》。

电影没有排斥现实生活,放弃了情绪的永恒与爱能普度众生的可能性,却以最真实的、瞬时而温暖的陪伴,度过那一小段在孤独中成长的日子。

它告诉我们。

只要有那么一刻,能同时默契地跳出《九月》。

就是在当下颠簸与尖锐的时代之船中,最具有可信度的一场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到底。

《荒野机器人》是好莱坞打造的,主打传统普世价值的儿童向电影。

它画风更美。

技术上也更优秀。

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坚定地相信,善意,可解决一切冲突了。

“普世”的根基,摇摇欲坠。

因此如果你带着小朋友去感受一场美与善带来的感动,或许可以(总比带娃看《异形》合适)。

可要是放不下成年人的思维。

那么,只能祝你好运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