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缅边境有这样一个地方,名叫江心坡。它与云南腾冲相邻,面积足有2.7万平方千米,比云南省会昆明还大,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曾为中国所控制。

可1960年两国划界之时,这块地却被划给了缅甸,班洪、班老等中缅争议地区划给了我国。因江心坡地理位置颇为重要,放弃这块土地成了很多人念念不忘的遗憾。

那么这块被我国“放弃”的江心坡,如今究竟价值几何,让许多人都对其念念不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心坡示意图)

一、中缅边境的“共和国1号碑”

在如今中国腾冲的国境线上矗立着“共和国1号碑”,中缅界碑之所以能得到共和国1号碑这个称号,是因为缅甸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与我们确定下边界的国家。

1960年两国正式签署协议,所有的交界都划分好了,自此之后两国再无边界纠纷。这对当年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内部又急需修生养息和发展经济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出于对邻国的尊重、对缅甸率先承认新中国的这份情谊,这次划界中方做出的让步是极大的,那些有争议的地方大多数都接受了对方的主张。站在历史的维度,当年这种务实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个放弃主张的地方,这么多年以来却一直不停被提及,那就是江心坡。

那么,它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和国1号碑)

从大小上来说,2.7万平方千米的江心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跟相邻的滇、藏两省的省会比,昆明是2.1万平方千米拉萨是2.96万平方千米,就可知这块地方是相当大了。

从地理上来看,它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南边的野人山山如其名,不仅扼据高点更是密瘴丛生,堪称一道天然屏障。

从资源上来说,名扬全球的帕敢玉石场就位于此处,西部盆地素有“黄金之地”的美誉,可见其资源之丰富。总而言之,这是一方极具价值的土地。

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划分与“1941年线”直接相关,牵扯到了英国遗留下来的诸多边界纠纷。也就是说,江心坡的核心并非是一地之得失。

(清末地图)

本身极具价值,并且还和当年英国殖民强占的大量土地有关,为何我国还会让步,将这么大一块地,让给缅甸呢?

除了我国的有意示好之外,更是因为江心坡本身就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中缅边界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变动,不断在伸缩变化,江心坡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三不管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心坡划入缅北地区)

二、明朝曾管辖多年,清末已失去控制

江心坡与中国的交集,往上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那时,明朝国力强盛朱棣又能征善战,把国土边界往外扩大了不少,今日之缅甸的全部都被纳入了管辖范围。

为了便于管理,设置了宣慰司的自治模式,定时向朝廷交税;旗下都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在需要的时候听从朝廷调遣。其中,江心坡属于孟养,景颇、独龙这两个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经在江心坡生活过。

只是,这种构架有一个致命缺点: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就会比较弱,稍微远一些就无力管辖导致它们很快就独立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宣六慰)

果不其然,到了万历年间,江心坡就落入了东吁王朝的手中。而且一直持续到改朝换代后的清初,乾隆年间再次与缅甸开战。

从1762年到1769年,清军大败缅军,包括江心坡在内的大片土地才重归中原。遗憾的是,当时的清廷抱着自大的心态对这些土司置之不理,几年后更是以加赠三司印信的方式把它们交由缅甸继续管理。

这个决定,在百年甚至更久以后给后人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即便是获得了清政府的授权,缅甸也没能对三司范围内的土地完成100%的实控。到了清朝末年,江心坡就脱离了管辖自成一地,清政府也好,缅甸也罢,都不能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缅战争)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把触角进一步伸到了周边的其他国家。1885年,它又掀起了侵略缅甸的战争,以武力进行强占。

以往,中缅作为从属关系,可以按照传统习惯进行分界,没有勘测也没有形成正式文字,但换成英国人就不行了。

在双方为争议地区僵持期间,英国继续发挥强盗风格,先下手为强,直接两度派兵攻打那些暂时没有人管理的地区。

1891年,狡猾的帝国派人伪装成游客去摸察江心坡的地形。同一年,“两边不管”多年的江心坡有几个寨子落入了英军手中。完事儿之后,英国人才跳出来说,“边界得早点定下来,不能继续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缅之战)

实地考察之后,负责谈判的薛福成也不得不承认江心坡已失去控制多年,既如此,公平起见双方可以平分。然而,强横的英国人以“无主之地先占者即得”的国际惯例断然拒绝。

在那时候的地图中,江心坡是明确不在我国领土范围之内的。

当年被迫签订的边界条约中,英国埋下了不少坑:一是,尖高山以北没有测绘勘定,这段也是后来争议最大的地区。如今,人们所争论的江心坡归根结底其实是这一段的问题。

二是,在勘测之时,故意制造事端“巧取豪夺”中国领土。懦弱的清廷官员,畏惧于对方的枪炮,英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顾国家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福成)

三、英国占江心坡划佧佤,老蒋地图打空炮

一直到民国初期,在我国官方出版的地图上,江心坡都不在疆域之内。而英国却始终没有消停,继续武力侵占边境村寨,对江心坡也一直垂涎欲滴。

1926年,它终于如愿以偿把江心坡全部掌握在了手中。得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摸清人口、禁止当地人与中国人来往。

同时,他们使用了“攻心计”:扶持亲英的本地人,对他们进行洗脑“这里不是中国,你们不是中国人”。彼时的民国政府正忙于内战无暇他顾,对此毫无反应。

日积月累之下,这套计策最终出现了效果,当地土人的认知逐渐偏向缅甸。过了三年,慢了无数拍的国民政府才终于反应过来,向英国提出抗议。然而,此时黄花菜都凉了,英国人压根都没有搭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初地图)

老蒋也没那个本事夺回来,怎么办?地图开疆遂横空出世:在版图上把它纳入到我领土范围之内,而且随着版本更迭,这片区域越划越大。

当然,“地图炮”不是笔尖一指就随便画的,是真的派人去江心坡考察了的。尹明德线正是这一次提出来的,可惜上面没有采用。

1941年,英军趁人之危以切断滇缅公路作为威胁,逼迫国民党把佧佤大片地区划走了,直接导致我方的边界缩了几十千米。

这次虽然因为战乱没有来得及立碑,但签署了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丢领土这事儿,对老蒋来说也不是第一回了。只是过后他继续“地图开疆”,捡起了早已被否决的尹明德线,直接按照它作为边界的划定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老蒋这就是丢了里子在面子上找补,江心坡那一大片地区根本就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而且也不曾以任何方式通知过相关国家。

江心坡不仅是在地理上划归了别国,当地人还积极参与缅甸的反侵略。换言之,经过了几十年的教育,当地人已经对自己的缅甸身份有了归属感。

四、和平谈判解决争议,退一步换取广阔天地

1948年、1949年,缅甸和中国先后获得新生。尽管双方所处的阵营不同,但两国比邻而居处理好关系也很重要,所以缅甸早早就承认了我们。

1950年6月,两国建交,为解决多年悬而未决的边界做好了铺垫。

彼时,缅方态度更加积极:一部分国军败退之后撤到了它们境内,我军为了消灭这股军队越过了“1941年线”。对此,当时的缅甸总理吴努颇为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努)

边界涉及到的事情太多态复杂,必须得认真梳理研究才行。但当时我们正忙于抗美援朝这件头等大事,所以就采取了不承认、不改变的策略。

1954年12月12日,吴努访华与周总理会面特意谈了边界问题,这次双方达成了一致看法: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

第二年,两国边防战士在黄果园相遇发生冲突,并引发外交纠纷。这下子大家都意识到了及早解决国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然以后还会有类似事件发生。

最初,中方认为有南段、中段和北段三处争议,江心坡即在北段范围之内,对“1941年线”持否定的态度,其他诸如被占领的片马等地当然是必须拿回来的。

缅方则坚持延续英国留下来的“遗产”,这当然是对他们有利的,毕竟大英当年或偷或抢从我们的手中搞走了那么多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可是我们早在1949年的时候就曾明确过,对以前的那些个条约要重新审查,像这种在殖民者强迫的产物是有必要做出改变的。

双方比较一致的地方,就是北段包括片马在内的130平方千米是属于中国的,这一点早在1911年连英国都认可。只是当年我们实在弱小,眼睁睁看着它们被霸占却束手无策。

五十年代,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团结不同力量、也为了减少西方国家在边界上做文章制造事端的可能性,我国希望能够尽快把中缅之间的国界给确定下来。

所以,当年我国最终放弃了原来的一些主张,给对方让步很多,比如“1941年线”。经过数年的谈判,终于在1960年正式签订了协议:江心坡等地自此划归缅甸,班洪、班老被交换给中国,古浪等地归还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浪)

总的来说,江心坡这块地,因为历史因素、当时的局势因素等综合影响,我国将这块地让给了缅甸,缅甸也在其他争议地段做出了一些让步。因此有的人也将当年的中缅边界协定当成是双方互换领土,不管怎么说,在当时的局势下,那样的决定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前后持续了四五年的谈判给我国积累下了很多经验,后续我们又与其他邻国就边界进行和平商谈,时至今日除印度之外再无纠纷。

参考资料:

[1]齐鹏飞,冯越.中缅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02):53-62+127.
[2]冯越,齐鹏飞.中缅边界谈判述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6):55-60.
[3]在缅甸发现中国︱朝贡体系下的中华与缅甸之争.澎湃新闻,201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