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鰼部红缨笑,丽日赤水酒香来。
赤水河畔糯红高粱丰收之际,习酒集团2024年秋季论坛于9月23日,在鰼部酒谷习酒运营中心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徐岩教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郭新光等近百位酒类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贵州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贵州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世培等贵州省相关机构领导,与习酒集团管理层及科研骨干职工,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汪地强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以“敢想 敢做 敢创造、向新 向质 向未来”为主题,发布习酒2024年诸多科技创新成果,而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汪地强现场评价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挂牌,是习酒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笔者在习酒官网的公示公告栏查阅到,习酒拟面向2022年至2024年期间毕业的博士生,招收三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年薪资待遇为30-60万元不等,其它相关待遇及福利,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习酒相关制度安排,研究方向分别为白酒风味技术研究、白酒生物技术研究、白酒智能酿造技术研究各一人,关涉学科均为白酒酿造技艺相关的基础性课题。
胡世培介绍说,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在我国实施以来,培育和造就了大量顶尖人才。而习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则是一种“双向奔赴”,极具开放性的特点,既为国家培养了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也促进了科研项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果转换。
该公告所显示的信息,充分体现了习酒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也是习酒企业战略始终把夯实品质当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并多维度加以巩固和提升的又一次鲜明体现。
纵观习酒72年发展史,科技创新驱动品质提升,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习酒对这一传承的坚守,反而更加笃定。而本届秋收论坛习酒所发布的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也相应体现出务实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营销等特点,既顺势而为,又不与世俯仰,既持中守正、行稳致远,又锐意创新、勇于开拓。
当前复杂的酒类市场环境,是产业深度调整和市场消费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形成的。宋书玉在致辞中分析认为,酒类当前正处在第四次消费时代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叠加的特殊时期:在消费市场中,酒业进入消费理性、价格理性的“双理性时代”;在技艺焕新上,白酒在科技与传承、创新与融合中的无限可能。
如何穿越周期律?习酒在秋收论坛所展现的工作规划和创新成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研讨,充分体现出习酒创新工作具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特点。
汪地强在主持论坛时提出,当前环境下,习酒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正当其时。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峰所做的主题报告,则以“向新而变、向质而行,奋力开启习酒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习酒2024年的科技创新工作成绩,以及未来的中长期规划。
胡峰所做的报告内容,主基调极为鲜明,即聚焦夯实品质根基,无论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品控创新,还是开放合作、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都围绕着如何提升习酒的品质为前提。因为面对消费者的双理性,产品品质是否过硬,当以消费者可感知为前提,同时还要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滋味偏好。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路径,根据报告阐述,习酒一方面在苦练内功,从原料选用、酿造技艺、原酒分类、基酒贮存、动态检测、酒体勾调,再到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精细管理等诸多方面,均以行业领先为目标。另一方面,则敞开怀抱,与各大科研院校广泛合作,创建形成了“5+6+N”的开放式创新实施体系,即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平台,N家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协同创新联盟,持续加强技术攻关,有效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值得圈点的是,习酒科研跨界合作,既体现出创新性强的特点,又不失崇道务本的企业传统。胡峰介绍说,习酒的科技创新,从白酒产业线和跨界创新线两条主线入手,既引进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高精尖科技,对习酒的传统酿造技艺加以创新和发展,又遵从产业特质,使习酒在守正传统技艺的同时,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形态。
而在秋收论坛的下午议程中,共有九位专家做主题发言,他们有来自江南大学等酒业权威科研院校,有来自中科院等公共学科权威机构,有北京大学等来自数字化研究及应用的领先机构,也有腾讯云为代表的数字化零售服务业态。根据他们的发言内容,我们可以窥见习酒在生态酿酒、微生物应用、原粮选用、基酒贮存、风味物质检测、智能化酿酒、智慧零售等,各个领域与权威机构合作,已经取得了诸多行业领先的成绩,也让与会嘉宾对习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习酒的创新文化,还有一支小小的仙葩,第三届“习酒杯”全国微生物绘画艺术大赛。微生物绘画艺术,让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变得可视化,因此习酒首发之后,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届比赛的特等奖作品,以“兰亭集序”书法为题,选用白色黏球菌和胶红酵母菌,创作过程极为复杂、精巧。
有权威专家在本次论坛上指出,人类对于发酵科技乃至微生物应用技术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源自酿酒技艺,而微生物研究一直以来是白酒科研的基础领域。但微生物绘画艺术,因为有艺术创作的加码,有似带着镣铐跳舞,因此需要对微生物的认知,有超乎寻常的水平。
诸多成果作为实际案例,多维度阐释了习酒的创新文化。胡峰介绍说,2024年度,习酒发布实施《创新文化手册》,深入阐释创新使命、创新价值观、创新精神等7大创新理念,归纳总结了“三全四创五步”全生命周期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打造文化高地,持续开展秋收论坛、全国微生物绘画艺术大赛等主题IP活动,访问量大幅增加,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实施文化引导行动,通过劳模上讲堂、特派员进车间、生产技术分析大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创新文化进市场、进班组,实现更广泛的文化输出转化和赋能,可谓将创新文化落到实处,渗到细节。
而秋收论坛所发布的成果中,最具创新精神的,笔者认为是对习酒品质表达的创新,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认知习惯。
在双理性的消费时代,让消费者清晰地感受到习酒的品质优势和风味特点,掌握鉴别白酒优劣的基本技巧,并因之形成滋味偏好,是本次论坛讨论的热门话题。徐岩教授认为,白酒的品质表达,经过先辈们的持续努力,话语权已经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迁移,以人为本,用消费者听得懂、可感知的语言,例如白酒新国标中新出现的花香、果香等具体可感的术语,来表达产品品质和风味特点,是当下业界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
而习酒股份公司技术总监胡建锋的“习酒品质密码”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习酒表达产品品质的新话语体系。报告将习酒的风味特征,按照不同轮次的原酒、不同年份的基酒、不同价位的成品酒,均通过风味雷达图来形象展示,然后将习酒普遍存在、极具个性特点的风味物质,分别以花蜜香、烘焙香、曲香等新名词来命名。
金秋岁月,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诗人品味肃杀的凄冷,而酿酒人则开启了新的轮回,将固体的糯红高粱,化育成无色透明或色泽微黄、又香醇味厚的液体白酒。
在糯红高粱丰收之际,习酒在秋分时节如期举办秋收论坛,研讨酿酒科研的核心课题,交流前沿科技,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活动IP,历时三年,成为习酒广邀四方英才、促进交流合作、展示创新成果、企业内外兼修的新平台。汪地强在主持中表示,习酒将定期举办秋收论坛,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面向全行业的开放性对话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成为连接业界精英的桥梁,不断推动知识共享、促进技术交流、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多方合作和互利共赢,共同为白酒乃至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文/程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