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对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焦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形成了一批具有成都城市特点和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为充分展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成都发展改革推出“向‘新’求‘质’”专栏。

今日聚焦温江区

一起来看

NO.1

背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成都市温江区聚焦医学研发+医药制造+医疗应用“三医融合”和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B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跨界融合”推进产业成链集聚,以生物技术创新药为主导的“三医+”生物经济培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形成以疫苗、抗体药物、 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四类生物技术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承载地。2021年,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3年,温江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登榜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NO.2

主要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聚集高质量产业集群优势

高质量打造规模化产业基础。温江坚持围绕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高地,持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已聚集包括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药明康德、海思科、罗欣药业、远大医药等在内的医药健康类企业602家,成功主办首届未来XDC新药大会,实现在研药械品种1136个,在产药械品种397个,进入临床的I类新药34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

高标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两条腿”走路推进新型工业化,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搭建“对话书记”交流平台,定期会商校地合作、成果转化项目,全年技术(输出)合同登记突破61亿元,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分别与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达成118亿美元、84亿美元授权,接连创下新药授权出海新纪录。

高效率聚集配套支撑服务。先后出台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16条、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27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6条、高校院所协同创新10条等比肩先发地区的产业、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组建180亿元健康产业母子基金群,紧密围绕产城融合完善产业配套,规划建设200万㎡功能复合的高品质科创空间、80万㎡服务完善的标准厂房、110万㎡安居人才公寓,拥有3所国家百强中学、8家三级医院,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02

激发高能级创新平台动能

持续完善中试平台布局。紧扣科研成果概念产品试制、质量性能检测等中试服务环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运营”模式推动重大中试平台建设,推动通德药业CMO专业中试平台助推20个新药械品种上市,实现6个区外品种在温转化。

支持创新平台提能升级。针对重大关键共性平台建设、平台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对聚焦产业链关键、共性环节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平台设备购置、平台运营成效、平台对外服务等方面给予综合补贴。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相继落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97个省级研发平台。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管理。打造覆盖“药物发现研究—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药械注册—生产流通”全链条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制定出台《成都市温江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会同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全市率先启动公共服务平台跨区域互认,提升区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使用效率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计划推出创新券用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费用抵扣,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03

做优全生命周期服务成效

深化提醒服务,主动服务助力企业增质效。首创“提醒服务”,涵盖药品经营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35个部门390余项提醒服务事项,提升服务前置性和针对性。采取短信、电话、上门等方式开展政策申报全流程提醒,拨付政策资金累计1.6亿元。以双承诺制和全程代办制推进新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抢抓建设先机,以“三员合一”模式服务已落户的企业,保证企业实现“找一个人、说所有事”。

加力人才营建,人力资源推动发展上台阶。积极搭建“政府+企业+高校+机构”四方协作平台,构建18家人力资源机构、10所高校、14家行业协会共建温江区“3+6”现代化产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汇集两院院士和国家、省市人才计划专家200余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

深挖校地资源,共享仪器推进研发降成本。梳理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和食品科学领域)、成都农林科学院、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417台/套,上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控平台,发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清单,搭建企业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对接平台,推动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04

抢抓改革机遇,改革增效助力研发提速度

紧抓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机遇,探索以保税账册方式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外的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在全省首创的“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和跨关区联合风评模式,实现“白名单”企业通关时长由原来2—3个月大幅压缩至20日以内,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实现“跑得快”,让温江成为比肩北京、上海的高风险特殊物品风险评估速率高地。

NO.3

实践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是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温江生物医药企业以科技推动创新成果加速破茧。海思科深耕新兴药物制备和应用领域研究,自2010年来获授权发明专利过百项,自研1.1类创新药思美宁、倍长平等相继获批上市。纽脉生物自研Prizorbit Pro预塑形硬导丝、乐普医疗硬性角膜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等获批上市。科伦博泰ADC新药获得四项突破性疗法认定。

02

以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创新平台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抓手,集聚人才、催生技术、整合资源、赋能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温江依托通德、药明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为苑东生物等省内外40余家上中游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落地实施中试服务项目100余项,推动百利天恒全球首个四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阶段,景泽生物基因重组人卵泡刺激素预灌水针项目获国家CDE新药临床批件。

03

以营商环境滋养新质量生产力发展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温江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全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以“温江效率”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成都上新呐 | 舌尖上的超市:走入万家的美味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