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财长耶伦来后,美便带头借“产能过剩”攻击,如今欧洲也耐不住入场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来自制造商的电动汽车数量远远超过欧洲市场需求,导致数千辆汽车滞留在港口,欧洲最大汽车港口高管提出不满,称:“部分车辆在找到买家前,已经在港口停放了长达18个月。”
然而,经专业人士分析,进口电动汽车“堆积”巷口,与当地铁路、公路、卡车运输以及分销商的行为都有很大关系,英媒简单将问题归咎于“供大于需”,显然是想借机通过炒作货物堆在欧洲巷口,以配合鼓吹“产能过剩论”。一时之间,甚嚣尘上。
其实欧洲紧跟美步伐,丝毫不足为奇。近年来,质优价廉的电动汽车日渐成为欧洲和美的担忧焦点。美已强令向电动汽车征收27.5%,使汽车再难进入市场,欧盟的保护主义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如欧盟在没有任何业界申请的前提下,启动针对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甚至宣布对在欧销售的电动汽车进行备案,作为日后处罚回溯的依据,进而阻吓汽车“大规模”出口欧洲。
现在欧美联合炒作“产能过剩”,表面上是炒作经济概念,但实则背后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产业发展的祸心!
有专业人士称:“面对竞争力增强,西方各大经济体似乎开始有些信心不足,采用保护主义抵挡所谓的来自竞争,逐渐成为他们惯用的手段。”
就像同样是进出口汽车,对欧洲出口电动汽车仅占欧洲8%的市场份额,就被批评“泛滥”,德国近80%的汽车销往国外,则被誉为“汽车强”。
同样是销售具有比较优势的,西方高举“贸易”大旗满世界找市场,“制造”却被质疑“冲击世界市场”“损害利益”……这种为自身谋取更有力的竞争和市场优势的“双标”行为,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
面对恶意打压,日前已做出严正声明:在不断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及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动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根本不需要依赖补贴来获得竞争优势,美欧有关“产能过剩”的指控可以说毫无根据!
而且据央视网报道,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制造,极大丰富了全球供应,对加强经济活力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范围来看,出海的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而且是“不足”。应遵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寻求共同发展。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面对当下挑战,电动汽车企业应当齐心协力,坚定维护“核心制造”的声誉,并致力于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在海外战略上,也要坚守长期主义原则,积极培育并构建高素质的专业海外团队,以有效应对愈加严峻且变幻多端的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