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曾耀,今年30岁,是邹城市委编办监督检查科的一名青年干部。2023年11月,我来到邹城市大束镇南桑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一户户的走访调查、一次次的公益活动、一趟趟的沟通协调,让“走出办公室”的我对农业生产、生活、群众工作有了更深认识。同时,我也更直观地感受到,机构编制工作不光是严谨细致的数据和系统,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和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耀为村民拍摄新年全家福

“村里都能做心电图了,还有城里的专家会诊”

今年6月初,为提高村民保健意识,我联系了镇卫生院到村开展免费健康查体。一大早,村民们就陆续到卫生室门口排队等候。

“还是心脏问题,大夫让我一旦觉得不舒服就来做心电图。”已经做完检查的高玉海大爷见到我便和我攀谈起来。经过询问得知,高大爷今年75岁了,5年前因心梗放了心脏支架。

“那您得多注意休息,心脏病马虎不得,留着我的电话,有事我送您去医院。”我赶忙向高大爷说道,并思索着今后要多注意一下村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没事小曾,我都不用去城里检查了,在村卫生室就可以做心电图,做完有城里的专家会诊,还不要钱。”高大爷爽朗的笑着说。

“心电图机是市人民医院给我们村卫生室配的,在村里就能给村民做心电图检查,而且通过‘心电一张网’上传数据,第一时间就能让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诊断,大大减少诊断时间,提高了诊疗水平。”村医高续富对我说。“不单单是心电图机,上级医院还为我们配备了全科诊断仪、心脏除颤仪、血压血糖检测等仪器,这个卫生室也是新建的标准化卫生室,咱村附近的100多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我这里做检查。”

经过深入了解得知,“县域心电一张网”智慧服务平台正是邹城市医共体改革的一个具体成果。这几年,邹城市委编办联合卫生健康部门,紧抓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县机遇,按照“市级医院为龙头、镇级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市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组建了由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市直医院牵头、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2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2023年,邹城市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提高27%,基层就诊率达到68%,基层医疗机构对标提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离家近、工资高,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

驻村后,我积极对上争取,为村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原本冷清、黯淡的小路变得热闹又明亮。路灯下的村口成为村民晚饭后消暑纳凉的“打卡地”,也是我和村民拉家常的好去处。

村民的收入情况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我在咱镇上的蘑菇厂上班,工资能有个4000元左右,不算很多,但是还有五险一金来!”带着孩子的村民韩大姐笑着对我说,“相比之前在外地打工,我现在离家近、工作稳定,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很方便!”

与韩大姐交谈得知,她今年应聘到镇上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从事金针菇包装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孩子,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因外出务工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

“咱村离城区远,以前包括咱村在内的很多周边村民都得出去打工,村里就剩下一老一小。这两年咱镇上建设了几个蘑菇厂,回来上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南桑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飞解释道。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南桑庄村距离城区25公里,以前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得外出打工,大束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邹城市委编办围绕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支持保障作用,争取设立邹城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国首个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新区,有效加强了食用菌产业的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工作;设立邹城市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加强食用菌技术的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置“邹鲁英才”编制蓄水池,广揽食用菌、微生物等优秀紧缺人才......如今,大束镇已入驻山东友硕生物科技等3家大型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日产金针菇400吨以上,年产值6.8亿元,吸纳就业1200余人。

“办事步骤少了,能办事项多了,不用再跑来跑去了!”

“国庆哥,陈大姐的残疾证好申请不?用我帮你填资料不?”在走访的路上我向同行的村民生代办员姜国庆问道。村民陈永菊今年54岁,因患脑梗导致行走困难,我准备为其申办残疾证,方便日后生活。

“好办!残疾证现在都可以申请上门办理了。而且现在很多的代办事项都在镇上集中办理,流程也是一再精简,不用跑来跑去了。像我们马上走访的丁大娘一家,她孙女的低保申请后很快就办好了,次月就拿到钱了。”说话间我和姜国庆就来到了丁大娘家门口。

丁大娘的儿子于2021年因病去世,留下仅有几岁的孩子,儿子去世后儿媳也不辞而别,原本幸福的家庭一时间支离破碎。如何把孩子抚养成人便成了爷爷奶奶最牵肠挂肚的事情。为此,村委第一时间上门帮助孩子办理了低保补助,为这个残缺的家庭带去了一份慰藉。

“来了小曾,前几天孙女开学前又有志愿者来送慰问品,谢谢你们!”丁大娘见我来了向我道谢,“我和她爷爷都60多岁了,平时就靠种地卖个粮食钱,一直担心孩子的生活问题,多亏了政府照顾,每月又领到了低保补助,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邹城市委编办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镇街机构设置、提升民生服务质效。为各镇街统一设立了社会事务办公室,将民政、退役军人服务、就业创业、社保医保、残联老龄、公章等方面的服务窗口集合在一个大厅,通过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最大限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邹城市委编办驻大束镇南桑庄村第一书记 曾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