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措施和目标,这些措施和目标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刘家寨子镇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做足做优“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持续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注入澎湃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归仓,秋收忙,庄稼丰收笑声扬。金秋九月,正是糜子收获的季节,在刘家寨子镇斜沟村的小杂粮种植基地,一串串沉甸甸的糜子穗,颗粒饱满、金黄透亮,收割机正马力十足忙碌作业,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呈现出一幅丰收的美丽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宁县盛泰田园种植农场负责人邵春泉:现在种植1800多亩的大白黍正在抢收,因为天气原因,正在加班加点抢收,一天能收一百多亩,晚上没有露水的情况下也在收割,现在再有十天左右就全部收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足地方实际,用活乡“土”资源。会宁县盛泰田园种植农场去年经过前期考察,在内蒙赤峰引进大白黍(糜子),依托土地流转进行试种,由于气候环境的与众不同,斜沟村种出的糜子颗粒饱满、色泽纯正,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订单种植也让销路不再是农场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宁县盛泰田园种植农场负责人邵春泉:去年搞试验种了150亩,生产出来的原粮发到赤峰后,评价相当好,今年大面积种植1800多亩,内蒙赤峰他们提供种子,种出来的粮食他们负责全部回收,现在商家已经在和我们沟通怎么装货,销路这一块再不用愁了。亩产在350斤左右,总产量估计在60万斤,市场价是在(每斤)两块二左右,全部出售的话应该在14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斜沟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将分散在村民手中粗放耕作的土地集中流转整合“串联成片”,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重点打造小杂粮特色产业,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切实让昔日“撂荒地”变成了今朝“希望田”“增收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宁县刘家寨子镇斜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马亮:近两年来,我们村通过实施坡改梯项目,整合6300多亩撂荒地,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流转土地5000多亩,村集体种植1800多亩,以种植糜子、谷、荞等杂粮为主,一方面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倍增,另一方面撂荒地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双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后,刘家寨子镇将在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同时,继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精准用力、持续发力,特别是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产业,建立“一村一品”农业产业体系,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党委书记 马世虎: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肉羊养殖和百合、蔬菜大棚、小杂粮种植等为主要抓手,推动产业高效发展,确保每个村有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同时,坚持走好“坡改梯”“旱变水”“小变大”的路子,突出全方位配套,推进水系连通,推动土地有序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盘活生产要素,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感言】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正当时。一块块肥沃良田孕育着希望,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落地生根,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今非昔比——广袤的田畴沃土,特色产业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今天的会师圣地,乡村和美、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