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是准备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美国一事的,但是在我收集资料的时候,我的微店客服系统收到了一条私信,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一卖货的人形生物”。

看来,她对“卖货的”有很深的歧视,对商业存在很大的偏见。

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与工作,在她眼中,才是高等的,以至于能让她说出这种话来。

对,我就是卖货的,而且,从我祖父到我,我们家都卖过货。

我爷爷在文革前是县城百货公司的会计,文革到来后,因为家庭成分关系,他丢了工作,回到村里挨批斗。文革结束后,他又回到县城百货公司上班。后来,他得到了升职,要去一个叫做三溪乡的地方当主管。他想了想,觉得太远,况且自己又是个瘸子,于是他辞了职,回到村里开商店,开始卖货。

生意做得很红火,只是好景不长,1984年时因病去世,那时我爸也才17岁。

我弟现在也开了一个商店,我爸妈也常在他的店里帮忙,我回老家后,也会去帮忙。

所以我们一家,现在全都是“卖货的”,这难道有什么可耻的吗?

骂我的这个人,她自己也是要买货的,但是她却看不起卖货的,并以此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尽管她离不开商业,但是她的头脑,却还完全停留在“士农工商”的皇权年代里。

她理解不了商业就算了,她还搞职业歧视。

头脑与心灵,就没一个是好使的。

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就必须要有商业。

社会需要一种能够把所有人凝结在一起的粘合剂,而在这种粘合剂中,什么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是商业,因为商业能带来利益。

大家不难发现,我们今天所指的“社会”,其实就是指的“商业社会”。“出入社会”也是暗指“出入商业社会”,而不是“出入农业社会”。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是不存在“与社会脱节”这个概念的,这个概念仅存在于商业社会中。没有人会与耕田犁地、放牛灌溉相脱节。

这表明,一个商业社会是复杂的,而农业社会则是简单的。理解不了商业的人,头脑是简单的。

为什么农业社会是简单的?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人们不必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没有更多的社会规范。人们依靠传统道德行事,而传统道德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规范,是一种捉摸不定的规范,很多时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规范。

对私营商业持有巨大敌意的人,往往也无法处理好他的社会关系,且抗拒商业中的种种行为规范。

骂我的这位,想必也是如此。

传统道德来自于农业生活和宗教活动,在家长制和宗族制下发挥效力,换言之,就是传统道德与专制联系在一起。

在一个初生的商业社会里,原来的旧道德和专制主义因素变得完全无法适从,它需要新道德和新规范。

所以,商业天然是反权威的。因此,在崇尚权威之地,“卖货的”人,是受歧视的。

商业活动需要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不认识的人打交道,这完全超越了以前农业生活中“熟人社会”的范畴,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带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新的规范,新的道德,这就需要信任。

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比10年前、20年前更愿意相信陌生人。但是,如果私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那么,我们就会回到以往那种不相信他人的地步。

当然,在一个没有充分发展的商业社会里,仍然还是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那些刚从农业社会迈入商业社会不久的地方。

商业活动摆脱了以往农业活动中的家长制因素,商业活动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平等。一个很显然的因素就是:在赚钱念头的驱使下,旧社会的身份失去了效力。而创造、获取了新财富的中下层则获得了上升的渠道。

旧社会中,人之间有着等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来源于血缘因素。而在商业社会中,由于财富是流通的,因此商业社会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旧社会。血缘不可变更,而财富是可以的。

因此,尽管商业活动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但是却促进了人们身份的平等,也就促进了尊严的平等、人格的平等。

而且,总体上而言,商业社会中的财富不平等表现为没有实现“均富”,虽然差距可能扩大,但是所有人的起点却提高了,每个人都富了,每个人都比以往生活得更好。一些人认为农业社会里,财富是平等的,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即使是对的,那么农业社会中的财富平等的表现也是“均贫”。

正如凯瑟琳·塞奇威克所说:“财富,你也知道,是平等的主要准则。”

财富不附带有家长制中的血缘关系所能带来的特性,比如:在商业社会里,穷人可以拒绝富人的要求;而在农业社会里,个体不能拒绝族长的要求。在一个正常社会里,开劳斯莱斯的与开卡罗拉的,在加油站享受的是一样的待遇,因为他们都能在加油站消费。

商业活动促进了人们的契约观念。农业社会不需要什么契约,因为所有人都是熟人,而且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不存在多少交易。但是在商业活动中,人们之间需要频繁地进行交易行为,人们必须信任彼此,商业活动才能开展下去。

高频交易使得每一个人都认识到:遵守契约不仅仅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也有长远的好处。

在以前,人们很难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所有积蓄交给一个钱庄,而现在,把钱存在银行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

契约观念的发展,还会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国家的构建。当然,在西方,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不仅仅有商业的因素,也有宗教的因素。但是在没有基督教基础的地方,商业才是促进形成契约意识的最重要原因。

一旦契约观念深入发展,原先的国家观念,比如君权神授、君国一体,便不再有效。

因此,商业活动也是一种契约关系,理解不了商业的人,恐怕在生活中也不大遵守契约,也是难缠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业活动还促进了人们的私权私产意识。在商业中积累了财富的人,便需要保护自己的财富。而保护财富,就需要限制公权、增强私权。

商业,是保守主义最坚强的阵地。

农业社会里也存在私人财产,但是这种财产是很少的,因为农业无法促进社会总财富的大量增长,而且农业社会中的家长制因素,使得公权过于强大,私权过于渺小。

这样一来,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私权私产意识就很薄弱。由于要保护私权私产的前提是必须削弱公权、增强法治。而削弱公权的途径在王权社会里有限,因此,商业活动促进了革命,其表现就为资产阶级革命。

与传统的教化手段相比,商业活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自发的活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宗教活动,虽然都有教化的作用,但是却是一个中心化的集体行动。既然是中心化的,那么就需要追求一致、追求稳定。学校等场所的教化更多地是一种说教。

而商业活动中的教化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教化。前者形成的观念容易受影响,而后者形成的观念则更加坚固。

而由商业所带来的的这一切,都是基于人们对自身财富的追求、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托克维尔曾这样评论1830年代的美国:是商业活动中的利益把美国那些多种多样、没有根基和浮躁的人们凝聚在一起。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商业活动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平等,促进了人们契约观念的形成,促进了人们私权私产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自然关系。

当然,我之所以卖货,其出发点,并不是要为了实现上述的那些目标,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为了赚钱,这是完全无可厚非的。任何指摘这一点的人,脑子都有问题。

骂我的这个人,我也不知道她是看了我哪篇文章后跑来骂人的,或许,她根本就没看过我的文章,而是在别处听说了这么一回事,于是跑来骂人了。

她自以为能伤害到我,但她完全错了,反而证明了她自己头脑空空,心灵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