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联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全新特展:“中华文明溯源”9月24日举行揭幕仪式。展览将于9月2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至2025年2月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近110件珍贵文物到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吸收,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特色。“中华文明溯源”展览聚焦近二十年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展出约110件(套)新石器时代至夏代、跨越5,000年的珍贵文物。这些展品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市和香港共14间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涵盖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展品中有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孕育——文明初成(距今5,800–5,2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流域等不同区域都出现了文明初成的迹象。第二单元“绽放——古国文明的发展(距今5,200–3,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开始衰落,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传承——王朝时代的开始(距今3,800年–3,500年)”:夏朝建立,中华文明进入了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上三个单元和时期中,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分别为玉龙、玉琮和铜斝,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一单元中的玉龙(距今6,000–5,000年),来自红山文化中晚期遗址,是中国最早具有龙形象的实物之一;第二单元中的玉琮(距今5,300–4,300年)作为身份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玉礼器系统的代表,也体现了良渚玉文化对周边文化和后世的广泛影响;第三单元的铜斝(距今3,800–3,500年)为来自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反映了二里头文化独特、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以青铜器为核心的中华礼仪制度的逐渐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器物生动展现人们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其中,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刻画生动,例如人抱鱼像(距今5,300–3,800年)。当地亦发现大量玉器,或夸张或具象,如人头像(距今4,200–3,800年)。此类玉人像也被认为是四川三星堆文化祭祀坑(距今3,300–3,100年)出土青铜头像的灵感来源之一,展示出长江流域源远悠长的文化传承。

张智霖“星”音导赏引领大众了解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展览透过270度全景银幕,重现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之一——位于陕西省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是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发现改变了以中原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传统认知。遗址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考古》世界十年(2011–2020年)十大考古发现。展览展出多件石峁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如神人对虎纹石雕(距今4,300–3,800年),这些石雕表现精致的雕刻技巧,亦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博物馆很荣幸邀请到著名歌手及艺人张智霖为展览录制广东话“星”音导赏,带领观众探索石峁遗址,及细说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及脉络。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表示:“本展览聚焦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所调集文物展品类型十分丰富,从辽河平原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花叶纹圜底罐,再到香港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等,旨在深度挖掘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而呈现香港与内地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生动灿烂图景。”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本展览汇集了多个重要考古遗址的出土文物,展示5,800多年前中华大地先民的生活,他们土生土长,连绵不断地把中华血脉传承。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区在交流互动中汇流融合形成。我们希望观众,特别是学生和年青人,透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智霖很高兴能为“中华文明溯源”展览献声,他分享道:“我很荣幸参与这项弘扬中华文化的跨领域项目。展览展示多个宏伟的考古遗址、以及众多手工精巧、造型非凡的出土文物,体现出中华大地先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我鼓励大家走入展厅,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文物,并配合我的语音导赏,感受中华文明的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