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9月24日,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召开《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通报《条例》相关情况。据悉,该《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条例》是国内首部以彩灯文化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也是自贡市继井盐历史文化和恐龙地址遗迹保护立法之后,再一次为“盐、龙、灯、食”四大城市名片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何要出台《条例》?

为加快打造“彩灯之城”提供法治保障

“自贡彩灯文化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已有上千年传承历史,融入了自贡井盐、美食、川剧等区域特色文化,因而特色鲜明、传承有力、影响深远,其独特魅力为社会广泛认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闻发言人介绍,彩灯行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市域内与彩灯文化相关的文物、重点遗迹遗存遗址等彩灯文化资源普查不细、底数不清,对现有的彩灯文化资源落实保护措施不够,缺乏整体性保护;熟练掌握彩灯传统制作技艺的人员较少、人才断档,技能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端彩灯专业人才稀缺。

同时,彩灯行业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彩灯文化交流的作用不明显;全社会参与彩灯文化保护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与自贡井盐等其他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彩灯文化特色园区建设滞后,彩灯企业“小、散、弱”的情况依然存在,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不力,集聚性发展不够。

为何要出台《条例》?新闻发言人介绍,通过地方立法推动建立彩灯文化保护发展的法治、责任与工作体系,促进文化研究与科技创新,推动彩灯跨界融合与转型发展,加强彩灯人才培养与行业自律,将对提高彩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做大做强彩灯文化产业,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加快打造“彩灯之城”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条例》保护六类对象

中国彩灯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根据《条例》规定,将对六类对象实施保护。具体哪六类?一是具有彩灯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和建(构)筑物;二是具有保护价值的瓷器灯、蚕茧灯、竹编灯、玻璃吹塑灯等优秀彩灯作品以及制作工具等实物;三是反映彩灯文化的原始手稿、典籍、民间文学等文献资料和诗词、书法、美术等文化艺术作品;四是与彩灯文化相关的自贡灯会等民俗活动;五是编织、镂刻、捆扎、丝扎(架)、手绘、梳花、玻璃吹塑等彩灯传统制作技艺;六是其他需要保护的彩灯文化资源。

《条例》还提到了中国彩灯博物馆,今后中国彩灯博物馆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同时要求市、县级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彩灯博物馆等建设彩灯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下一步,博物馆将积极开发彩灯文化主题旅游、研学旅游等活动,为自贡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条例》推动了彩灯文化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将传统彩灯技艺与现代科技、装备等结合,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意,培育彩灯文化新业态。

同时,将加强彩灯地方标准建设,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完善彩灯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彩灯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认定,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完善彩灯学科建设、与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将开展彩灯文化资源调查

建立彩灯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

自贡灯会是自贡地区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自贡彩灯传统制作技艺的集中展现形式,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条例》出台后,市、县级人民政府将组织开展彩灯文化资源调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等方式,建立彩灯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对濒临消失或者损毁的彩灯文化资源,及时采取收集实物、修缮等抢救性保护措施予以保护;对需要传承的,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承。

不仅如此,自贡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将负责编制彩灯文化保护名录。编制全市的彩灯文化保护名录,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制定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评审认定办法。按《办法》要求认定符合条件的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对符合条件的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参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