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镇江市政府与普陀区政府签署《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强协同创新备忘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3日下午,镇江接连在上海举办了两场活动:先是举办2024镇江(上海)商务推介暨项目签约会,随后迎来当天的重头戏——2024镇江(上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恳谈会。恳谈会上,镇江市政府与上海市普陀区政府签署《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强协同创新备忘录》,同时两地多家机构(企业)在文旅、医疗、科创、金融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9个。

近年来,镇江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良好、科教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良、区位条件优越等优势,深度谋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举措,努力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成为长三角“朋友圈”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近三年,镇江已落地55个来自上海的项目、总投资230亿元,上海成为镇江产业项目主要来源地之一。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在镇江设有四家公司。自2020年中船动力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上海、镇江协同发展,采取了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协同举措。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琤说,中船动力将镇江制造基地定位中高低速发动机研制基地,将原本在上海制造的部分低速机产品移至镇江生产,带动镇江制造基地低速机主关键件配套、盘活资产近8000万元/年,三年来镇江基地产值年平均增幅达30%以上。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上海的“西大堂”,拥有得天独厚的“长三角基因”。两地政府在恳谈会上签署《备忘录》后,普陀区区长肖文高表示,下一步,普陀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练好科创内功、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创新生态,加强与镇江等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节点城市的定期沟通、深度对接,同心协力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同时,镇江市市长徐曙海表示,接下来,镇江将深化与上海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各方面的产学研用合作,构建研发和产业化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加强与上海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对接,构建以龙头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新产业格局;拓展与上海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加强联动发展,共同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今年上海与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同提及的关键词。与G60科创走廊肇始于沪杭高速相似,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同样沿连接上海、南京的沪宁高速延伸,沪宁沿线是贯通长三角东西向的经济大动脉。普陀区武宁路不仅直通G2、G42高速上海段出入口,连接长三角,同时全长不足2300米的武宁路集聚了一众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近年来,普陀也正聚焦协同创新等共性痛点,积极赋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辐射带动整个长三角区域。

随着镇江与上海越走越近,两地的产业融合度正不断提升,合作潜力不断被挖掘。今年春节刚过,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便忙碌了起来——公司项目部部长沈科君表示,去年,中国商飞下发了2023年至2028年近500架的意向订单,其中去年以来已从中国商飞取得112架C919批产订单,未来公司还将成为C929宽体客机的合格供应商。去年C919完成商业首飞后,当地的统计显示: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90%的舱内饰件出自镇江。另一组数据显示,航空航天产业是镇江聚力培育的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全市涉航企业达118家,2023年应税销售收入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30多家企业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ARJ21、“天宫二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配套,20多家跻身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行列。

对于沪宁沿线发展,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沪宁沿线兄弟城市都是尖子生,镇江必须跟上步伐,“现在虽然成绩还有差距,但只要努力不停步,前途有戏,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