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后,能掌控局面的“三巨头”结局各不相同:

罗斯福总统在 1945 年 4 月离世,当时胜利就在眼前。

斯大林同志仍旧是苏联的领导人,带领着整个苏联与东欧开展重建工作;

最憋屈的得数丘吉尔,他可是带着英国走过二战的大功臣呐,然而在胜利的前一个月,竟然被英国议会毫不留情地给赶下台了。

听说为了给丘吉尔点儿补偿,英国政府打算给他弄一座铜像,可丘吉尔不干,他讲:“算了算了,我才不想身上被鸽子拉得到处是屎呢。”

丘吉尔在“波兹坦会议”期间下台了,他只能中途离开,由工党的艾德礼接着开会。据说他告别时还被斯大林同志嘲笑了,不过这事儿是不是真的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 年代,丘吉尔又上台做了一届首相,到 1955 年就辞职了,此后他逐渐远离了英国的核心权力圈,不过他在政治上依旧影响力很大。

战后,丘吉尔看到苏联很强势,就主张让英国和苏联接触并恢复关系,这可把美国给惹不高兴了。

后来英国掺和进了中东的冲突里,身患疾病的丘吉尔还特别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就为帮英国在中东谋取好处,真可谓是尽心尽力。

就丘吉尔晚年的那些事儿,能让咱瞧出英国内在的体制以及外部环境的转变。那为啥丘吉尔在战后就被轰下台啦?他又为啥主张跟苏联搞好关系?丘吉尔晚年还有啥别的故事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我们要继续战斗,大家同意吗?”】

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二战欧洲这边的战事就结束了。这时候的英国已经在战火中撑了 6 年,是欧洲打仗坚持时间最长的国家。

英国到处都欢天喜地的,首相丘吉尔的威望高到了极点,是他领着英国熬过了二战,把纳粹给打败了。要是在古时候,丘吉尔铁定能升官发财。

很少有人知道,丘吉尔原本就是贵族出身,他来自“马尔博罗公爵”之家,他父亲伦道夫是第七代公爵,还是保守党的知名政客,曾经担任过大英帝国的财政大臣。

不过丘吉尔这辈子都没给自己的头衔加上“马尔博罗公爵”,原因是他排行老三,没资格继承这个爵位。

后来丘吉尔由于在领导战争方面有功,被封为了“男爵”,他这辈子都以此为骄傲。

实际上女王原本打算给他“伦敦公爵”的头衔,可丘吉尔和他家人反复琢磨后拒绝了。丘吉尔并非对王室不满,而是英国特殊的制度导致他拒绝了公爵头衔。

要是丘吉尔接受了公爵头衔,那他的后代往后就很难去从政啦。在英国,有规定贵族只能在“上议院”活动,那地方纯粹是一群贵族老爷混日子的地儿,一点儿权力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把自己的政治遗产留下来,丘吉尔不要了贵族头衔,后来这事儿被说成“丘吉尔品德高尚,不攀权贵”,但这根本就不是事实。

大家一般都觉得丘吉尔是在战争完了以后下台的,可实际上,丘吉尔在 1945 年 7 月就下台了,那时候日本还没投降呢,他没以“首相”的身份看到二战彻底结束。

丘吉尔之所以被撵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他“太狠了”,把英国人给吓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的时候,英国有着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跟法国似的,都是世界性的殖民帝国。可英国和法国这些老帝国都不行了,就像年老的巨人,得应对美苏这两个新兴大国带来的挑战。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的那些殖民地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就英国来说,亚洲的马来和缅甸都守不住啦,因为二战时日本人在当地扶植起了独立的势力,英国察觉自己没法再回到东南亚。

在这种时候,英国里面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像丘吉尔这样的、保守党传统政客的看法,他们打算一直抗争,在欧洲对抗苏联,在亚非拉打压民族独立运动,保住强大的大英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的时候曾发文:“咱们得为第二阶段的战争做准备!英国得接着战斗!守护帝国!各位同意不?”

当时下议院响起震耳欲聋的声音——yes!丘吉尔兴奋极了。

但他压根不清楚,这屋子里超过一半的人都不想再跟着他去打仗啦,要知道英格兰人可是务实的商业民族,在战争里流了超多的血,老百姓吃了太多苦,他们不想打仗喽。

不过呢,在政治家看来,丘吉尔这么做有一些道理,毕竟大英帝国地方大得很,想让本土兴旺发达,就得守住殖民地。

要是失去了殖民地,特别是像印度这种“奶牛”似的殖民地,那大英帝国就没了,英国肯定会不停地走下坡路。

后来的事实表明丘吉尔没错,不过在那个时候,政客们没法不顾及民众的想法去支持他,要不然他们自己就会没了选票,也没了前途。

工党领袖艾德礼跟丘吉尔对着干,拿出了一连串的重建方案,主要是为了让国家重新兴旺,把福利提高,让人民生活水平变好,起码别让英国人老是只能吃胡萝卜和土豆。

于是在 1945 年 7 月的那次大选中,丘吉尔不再掌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